全国政协委员许玲: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4-03-04 16:32
图片

南都讯 “心理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带来了《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多举措共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她建议,加强政府统筹、部门协同,构建完善各级各部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和机构;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回归教育初心、教育本质,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提升家庭科学养育能力水平;构建社会有效支持的良好生态。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

问题:

协同育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足

许玲在提案中指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尚不健全,未能形成合力。“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只对每个学生个案进行治疗,更重要的是找出学生心理问题背后的源头问题。”

许玲观察到,目前,教育、卫生、民政、公安、社区等部门的协调联动不够,在政策引领、资源整合、成效监督等多方面仍有可完善空间。学校协同育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学生容易陷入“自我、孤独、焦虑、抑郁”的桎梏。加之,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足,且部分心理老师不够专业,“教师对学生心理危机识别能力较弱,难以及时发现与化解学生心理症结。”

此外,有不少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目标急功近利、父母焦虑传递等导致亲子矛盾,冲突升级以至自杀性事件频发。同时,社会尚未形成有效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强大助力。

建议:

构建完善各级各部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和机构
提升家庭科学养育能力水平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许玲建议,首先,要强化统筹引导,补齐突出短板。加强政府统筹、部门协同,构建完善各级各部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和机构。在医学和教育类院校普遍开设精神医学、医学心理学或临床心理学专业,非医学类学历教育后进入社会就业则由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或专业组织负责执业资格证书考评认证和继续教育培训,输送具有专业背景和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充分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回归教育初心、教育本质,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加强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结合青少年心理发育阶段各时期特点和成长中的困惑进行心理减压和人际沟通教学,对遭遇校园欺凌、学业压力、遭遇家暴、亲人离世等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和干预,特别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儿和特殊家庭等儿童的关心和帮扶,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另外,提升家庭科学养育能力水平。建立家长咨询平台和线上学习平台,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相关信息和宣教视频,帮助家长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亲子沟通、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建立家长支持网络,帮助家长创建互助小组或小型社区支持资源,充分利用多方资源高效运作。办好学校家长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指导家长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构建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从根源减少学生行为情绪问题。

最后,构建社会有效支持的良好生态。整合心理卫生资源,推动社区心理卫生组织、精神卫生医院或相关卫生机构与学校、社区建立技术指导和双向沟通的工作方式,完善“学校—医院”快速转接绿色通道机制;建立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等专门心理卫生人员队伍,将心理卫生服务整合到常规医疗资源中,提升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加强对文化、出版、网络等市场的监管,及时查处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非法出版物,以及违法违规的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等,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采写:南都记者 杨晓彤 程安 孙小鹏

实习生:罗丰瑜

编辑:杨晓彤,程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关注“阳光返学”
2024全景看两会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