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医养节目打广告屡禁不止,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强执法处罚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4-03-01 20:42
图片

两会·建言

南都讯 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医疗养生节目打“擦边球”的情况再次引起关注。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高级技师夏立建议,加强对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治理,加强对违法违规节目的执法力度。

夏立表示,近年来,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了形式多样的医疗资讯、医疗养生类节目,积极宣传普及疾病预防、养生保健等科学知识,较好地满足了观众的医疗健康信息需求。但有的节目利用非专业机构、非专业人士假借普及健康知识的名义非法兜售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服务等,唯利是图,危害健康。同时,播放虚假医药广告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屡禁不止,既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媒体形象。

“很多老人对生命的渴望,对国家媒体的信任相信了这类广告,轻则损失钱财,中则耽误了治疗时间,重则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子女面对老人的这类需要制止无效果,心力交瘁。”他告诉南都记者,他的家人也“偏爱”各类养生节目令其困扰不已,希望建议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整治不法节目。

夏立注意到,违法医疗养生类节目多见于电视台和电台,并在向短视频平台扩散。这些节目通常以新闻或健康讲座形式发布医药广告,并虚构名医、专家身份。此外,南都记者了解到,有的节目还会模糊“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将保健品包装为药品,宣扬其有某些治疗功效等。

“擦边球”医疗养生节目多年来一直受到社会批评,2016年前后国家层面曾有过密集治理。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提出建中医养生节目审查机制,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专门发文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而近几年,此类专项治理项目主要由地方牵头推进。例如,四川广播电视台利用其养生栏目的形式变相发布广告去年被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1万元。

另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10月、2021年2月、2020年5月等时间,安徽、江苏、山东等省份也有地区开展过针对医疗养生节目的整治行动。例如,淮北市文体旅局去年部署开展的广播电视医疗养生类节目及专题广告专项整治,就要求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介绍医疗、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商品和服务;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专家、患者作疗效证明,直接或间接宣传治疗作用;严禁节目中间以包括“栏目热线”以及二维码等在内的任何形式,宣传或提示联系电话、联系方式等信息。

在夏立看来,国家有关规定对这类广告涉及的内容,媒体发布的审批都有详细规定,但是依然屡禁不止,应该在监管层面加强执法力度,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同时,他还建议,媒体应加强自我监查,建立快捷的人民群众举报的渠道和路径,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
2024全景看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