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观察|在校大学生全国最多,人才潜力如何转化成发展优势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3-04 18:57
图片

三月伊始,广州街头繁花盛放,五彩缤纷,鲜艳热烈,一如千年商都源源不断迸发的活力与生机。

2023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广州历经重重考验,GDP总量突破3万亿,稳固了全国经济第四城的地位,展现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韧劲。

甲辰龙年,广州“新春第一会”喊出了“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响亮口号。“GDP突破3万亿”只是新起点,广州有更高追求,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广州的未来,依旧值得期待。

在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南方都市报广州新闻部推出“活力湾区、新彩广州”特别策划,看广州如何继续抢抓粤港澳发展大机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春天出发,繁花一路相迎。

踏入3月,高校应届毕业生迎来了火热的春招季。国内各大城市迫不及待纷纷出招,向青年人才发出“春天的邀约”。

大学生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城市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统计数据显示,广州有165万名在校大学生,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构筑起大型的人才“蓄水池”,为广州的人才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年轻”让广州自信满怀、人才辈出。当前,广州正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出台“广聚英才计划”,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精准调整入户条件……在系列政策措施的加持下,广州不断吸引以大学生为代表的优秀年轻人才汇聚,将在校大学生数量优势转化为发展生产力的优势。

众多高校支撑

广州在校大学生数量连续多年位居榜首

高校及在校大学生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抢人”大战中的先发优势有多大。足够多的大学生,让广州有了先天优势。

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2022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广州本专科在校大学生达到148.93万人,在校研究生16.16万人。将在校专科生、研究生统称为在校大学生,广州的在校大学生数量突破165万,排名全国第一。

广州在校大学生密度有多高?按2022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873万人来换算,走在路上,你遇到的每11人中,就会有1位可能是在校大学生。这比例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是最高的。

城市的大学生数量,与当地高校的数量、规模有着密切关系。作为广东省省会,广州高校资源丰富。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3年6月15日,广州已开设84所本专科学校,高校数量在全国来说仅次于北京。该名单显示,广东省内一半以上的高校坐落于广州,集聚程度相当高。

800

广州大学城内的高校。

广州的高校在数量上领先,在质量上也表现出色。不少全国知名的高校,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本部校区就在广州。加上双一流、“985”、“211”等标签,这些高校更容易获得考生青睐。根据目前的双一流大学名单,广东共有8所,其中7所就在广州。每年高考毕业季,广州都会成为准大学生们报考意向城市的热门选择。

早在2012年,广州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突破百万级,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则于2014年突破百万。从时间维度上看,广州近5年来都是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充分体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超强人才储备与供给能力。而且,广州高校建设的脚步还在加快。黄埔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二期工程和广州交通大学等都已经列入到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助力创业就业

广州成00后毕业生首选工作城市

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最多,这对广州而言无疑是一张“王牌”。但到了毕业投身社会的时候,他们还会选择留在广州吗?

数据显示,广州对毕业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2023年毕业季调研数据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毕业生选择其高校所在地的城市作为就业城市。从年龄角度来看,00后毕业生首选工作城市中,广州最高,为15.0%。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要想留住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广州已发展成为经济和科教发达、就业机会丰富、创新氛围浓厚的“机遇之城”,迈入GDP“3万亿俱乐部”之列,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7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去年10月,广州的市场主体总量就已经突破330万户,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就业的主力军。这些均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成为广州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力量。

去年12月,“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落下帷幕,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华云光远——多芯微结构光纤放大器领航者项目获得一等奖。团队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方子惟表示,通过大赛,青年创业者获得政策优惠、运营指导、资金帮扶、社会支持等创业资源。“我们希望在广州这片创业热土上成立公司,同时借助相关政策支持,邀请更多有这方面志向的小伙伴加入到团队,更好地推进项目发展。”对于项目的未来发展,他充满期待。

“赢在广州”大赛已连续举办十二届,一批批成功的创业项目从大赛中走出,结出累累硕果。如今,大赛成功落地注册企业170个,有232个项目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超过6000人,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除了鼓励创业,广州还多措并举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我们多方发动拓岗增量。”广州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广州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引导企业通过“阳光就业”线上途径及院校招聘、省内外招聘等线下招聘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搭桥铺路。过去一年,广州举办“阳光就业”招聘活动1037场,提供就业岗位111.48万个,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7.81%。

800

广州举办“阳光就业”招聘活动。

人才政策护航

吸引更多年轻人在广州安居乐业

吸引人才,政策先行。2019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广聚英才计划”,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打造引领大湾区的人才支持体系。此后,广州陆续出台《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等人才引进新政,加大对高学历人才、专业技术类人才的引进力度。

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广州随之也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入户政策,入户广州的条件越来越宽松。

2020年底,广州在原有引进人才入户的渠道上,将“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入户条件放宽为参保即可入户。去年7月,《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此征求意见稿,凡是年龄在28周岁以下、连续缴纳社保满12个月、拥有本科或大专学历即可在广州外围七区入户。全日制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的毕业人员满足条件也可入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广州的专科院校约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5%,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就在广州求学读书。同时,广州外围城区承载着广州市众多传统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对年轻劳动力特别是青年技能人才的需求较大。差别化入户新政策一旦实现,将有望助力广州留住大量制造业所需的技能型青年人才。

暨南大学公共学院教授胡刚表示,城市要保持长久的活力持续发展,就一定要源源不断地吸引年轻人,广州计划把落户的门槛卡在28周岁及以下十分关键。“如果年轻人毕业后工作了四五年还没有户口,也许就会有人考虑换到另外的城市再看看,但如果能顺利落户的话可能会考虑长期在这里发展。”

智联招聘研究专家指出,抢人才也是抢年轻人口,年轻人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建议广州在放宽落户限制的基础上,一方面优化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和引导紧凑连续的多中心城市产业布局;另一方面,要优化公共服务、交通设施等布局,加快规划调整,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2560x1280_65e547a0df0cd.jpg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区咏诗

编辑:夏嘉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州观察|南都视角,解码广州
2024全景看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