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花经济”观察:花样风景带来好“钱”景

南方都市报APP • 探粤
原创2024-03-06 19:06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步入阳春三月,广东也正式进入姹紫嫣红的时节。在南粤乡野田间,花田垄地处处可见游人身姿,纷纷参演着年度最精彩的色彩大片。

随着“赏花”热潮的掀起,各地赏花景区犹如雨后春笋涌现,花节也次第登场。“年年岁岁花相似”,如果仅仅是赏花,花节的生命力一定无法长久保持。如何从这场花的盛事中变现,将花的“颜值”转化为“价值”?节日旅游的产业链如何拓宽、拉长?“赏花经济”如何才能常开不败?

乐昌:“游客”变“留客”,“旅游+赏花”让花开不败

广东大地带山潆海,“故羊城辖海之胜,而南韶缀山之奇” 广为人知,而“湖湘之唇齿,交广之襟喉”的广东北大门——乐昌,最是奇胜之地。每至三月,乐昌就迎来了最美的季节,桃花、李花、油菜花,“三花”争艳,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近年兴起的九峰山花果园,更因其春天壮观的花海声名鹊起。

图片

乐昌九峰山花海。

据乐昌市文广旅体局介绍,乐昌九峰镇、两江镇盛产桃李,随着桃李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到春季,桃花、李花连片形成花海长廊,美景如画。

“目前,乐昌九峰镇桃花、李花连片种植面积达10万亩,有绛桃、红碧桃、寿星桃、鹰嘴桃等多个品种。”相关负责人向南都、N视频记者介绍道。随着桃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花海蔚为壮观,乐昌桃花节应运而生。

2014年,乐昌举办了第一届桃花节,此后每年三月,都如约而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影响一届比一届大,效果一年比一年好。”负责人表示,多年的积累,乐昌桃花节已经成为乐昌文旅的一张闪亮名片,每年从全国各地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树繁花带火一座城,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由“游客”向“留客”转变。

负责人指出,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迭代升级,赏花业态单一,以自由观光为主,导致季节性明显是乐昌面对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坚持以‘旅游+’为模式,以融合发展为活动思路,去融合不同主题和元素,丰富我们的节日活动和内容,让游客在赏花之余能够更多地参与进来,成为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观光者。”

11年间,乐昌桃花节先后举办了“美丽乐昌”摄影大赛、无人机体验活动、抖音短视频大赛、花海半程马拉松和“乐昌桃花杯”全国象棋女子甲级联赛等活动。这些不同的活动,以桃花为媒,将体育运动、文化产业、农特产品以不同形式融入桃花节,不断推动着农文旅体的深度融合。

丰富节日内容,仅仅是乐昌桃花产业开发的其中一个方向。现在的桃花节,已经有了专属标志logo、吉祥物以及系列文创产品,“乐昌桃花IP的打造,也是我们重点发力的方向。”负责人表示,未来,乐昌将致力于田园农业综合体与桃花产业相衔接,引导乐昌一批农业企业融入花海品牌,以田园综合体模式打造种植、赏花、摘果、加工、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链。

让“赏花经济”常开不败,乐昌仍在不断努力中。

云浮:既要“果”也要“花”,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多消费场景

郁南地处西江中游南岸,优质的自然环境酿就了黄亮、果大、汁甜、肉多的人间佳果——郁南无核黄皮。

据郁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郁南建城镇是无核黄皮的“起源地”和“核心区”,2023年郁南县黄皮种植面积22.5万亩,占全球的3/4,其中无核黄皮种植面积达19.2万亩,2023年产量达10万吨,产值高达50亿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无核黄皮之乡’”。

长久的种植历史,使得郁南形成了“全球黄皮看中国,中国黄皮看郁南”的产业发展格局。从全国仅有的两株无核黄皮母树开始,郁南无核黄皮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特色品牌农业。郁南无核黄皮产业“下游”的不断壮大,让郁南将目光投向了黄皮果的“上游”——黄皮花。

图片

黄皮花海。

2023年,郁南无核黄皮赏花季在世界黄皮公园开幕。“漫山遍野的黄皮花,团团簇簇像下了一场大雪,”参与了去年赏花季的市民曹先生对记者回忆道,“我和家人都对那个风景念念不忘,今年如果举办还想要再去!”

居住在建城镇的市民陈先生对赏花季印象最深的则是露营星空音乐会活动。“音乐和露营相结合的形式很新鲜,还能带着小孩来看星星。当时现场也来了很多游客,看到他们都很喜欢我们种的黄皮,觉得很有成就感!”花香伴星月,天籁配佳肴,花节的举办为黄皮产业的持续焕新注入了新动能。

围绕“四月赏花、七月品果、秋冬深加工”的开发思路,2023年,郁南县交出了无核黄皮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0.72亿元的高分答卷。

清远:科技助力“赏花经济”,“赏花+文化”让花名远扬

“在清远,说起禾雀花就会想到牛鱼嘴,这里禾雀花资源丰富,是‘岭南禾雀花王国’。”牛鱼嘴原始生态风景区董事长王琼介绍道。每到春季花开时节,清远就会出现“一藤成景,千藤闹春,百雀归巢,万雀栖枝”的奇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和赏花人士前来观赏。

图片

禾雀花盛开。

据了解,早前,牛鱼嘴原始风景区内的禾雀花多为野生,野生禾雀花需要十几二十年才能生长成藤状,才能开花。并且,野生禾雀花花期很短,仅仅一个半月左右就凋谢了,“这对我们发展花经济是个不小的打击”。

如何延长禾雀花的花期,提升它的生命力?这是牛鱼嘴景区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2014年,牛鱼嘴原始生态风景区斥巨资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合作成立的全国首个禾雀花品种栽培研究与示范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加入,为禾雀花的种植和培育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请技术专家、教授到我们这边来,做一些科学试验,做人工栽培的禾雀花。”王琼说道。通过科技力量的介入,丰富了牛鱼嘴景区禾雀花品种,增长了花期,并研究出了反季节的禾雀花。

王琼认为,将赏花游做成一个品牌,光有自然优势还不行,赏花经济还需要培植赏花文化。“在禾雀花节上注入更多文化的元素,培育花文化的载体。我们每年在禾雀花之上做很多文化活动,比如行为艺术节、稻草人节、山水音乐节,近几年有短视频大赛,征集春游旧时光等等一系列活动。”

“造一个节不难,难的是要年年造节。”王琼坦言,时时抱有危机感才是禾雀花节不断“推陈出新”的秘诀。

此外,为了更好地推介清远市花禾雀花,牛鱼嘴景区专门创作了一首原创歌曲。受益于禾雀花带来的客流量,景区抓住机遇提质增效,将产品线全方位丰富,拥有牛鱼舞九天、丛林穿越、越野车、射箭、真人CS、皮划艇、粤书吧、骑马、小高铁等产品。

从最初的纯探险赏花,到全方位的旅游体验,从观赏式旅游到体验式旅游,景区产品迭代升级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大帽山的旅游经济圈,为附近村民提供农产品售卖等致富增收渠道。

凝聚“绿美”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梅州梅县区三月万株樱花竞相绽放,带热当地“赏花经济”;汕尾陆河坐拥中国青梅之乡,世外梅园是粤东地区最大的连片观赏梅园;河源紫金客茶谷黄花风铃木叠翠成海,品蝉茶观花海风景独好......

图片

韶关樱花公园。

依靠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岭南乡村文化,各地利用那些花儿各显神通,将特色优势打造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粤东西北不断拓展一朵花的想象空间,玩转花样经济新花样,创新产品形态,革新产业模式,更新消费场景,助推乡村旅游展现出强劲活力,走出了一条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鹿筱悦

编辑:鹿筱悦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以花为媒,好风景变好“钱”景
上春山·湾区赏花指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