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作为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2016年,国务院就批复同意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广州开发区成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开展此项工作的区域。8年来,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田”,广州一直高度重视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产权保护工作,是排头兵,也是领头羊。
3月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高质量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相关工作情况。
发布会现场
广州开发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7.4件
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在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作了大量积极探索,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创新等方面取得了30项改革成果,推出了全国首支纯专利证券化产品、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等多项首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2023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省政府联合印发《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23-2027年)》,正式启动新一轮知识产权综改试验工作。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孟昊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州围绕知识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的战略定位,着力构建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生态示范系统,促使改革动能更加强劲、发展活力更加澎湃、国际影响不断提升深化。
据透露,当前,广州开发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7.4件,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62项,创历史新高;质押融资金额首次突破100亿元;10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占全市的55.6%;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知识产权人才港开港,推动与新加坡知识产权国际事务机构共同打造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赴香港举办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分论坛,连续6年举办新加坡知识产权周中文专场活动,中新知识城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据了解,下一步,广州将以新一轮知识产权综改试验工作为起点,通过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聚力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推动广州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更好支撑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蓝伟宁在发布会上指出,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把知识城综改作为广州市知识产权改革标杆和推动广州知识产权走在前列、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予以倾斜,打造知识产权综合改革的开拓者、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示范地和打造知识产权要素流转的孵化器。
对知识产权服务给予扶持,最高单项扶持达200万元
近两年,广州开发区连续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
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局长钟梓坚表示,在知识产权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广州开发区将知识产权服务工作视为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例如,在专项政策上,近年来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创新主体和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工作。2023年年底又新出台“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30条”,在多个条款中,对知识产权服务给予扶持,最高单项扶持达200万元。
此外,利用中新知识城国家级合作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湾顶明珠”的区位优势,广州开发区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合作交流。在建设服务大厅方面,聚焦企业外贸工作需求,建设全省首个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引进13家外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打造“专利快速预审+PPH”国内国际专利申请双加速通道,助力创新主体专利快速授权。深入推进专利代理开放试点,截至目前,已有4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获批落户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占全国40%。
企业代表谈知识产权创新服务
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是中新广州知识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新合作项目,是中新双方全方位知识产权合作的重要载体。该中心在中国和新加坡双边政府的指导下,由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委员会、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国际事务机构以及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三方,在2019年共同成立。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从举办知识产权国际交流活动、培养国际知识产权人才、链接国际知识产权资源、提供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几方面着手,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生态发展。
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总监唐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综改试验的重要内容。中心在中新双方主管部门的共同支持下,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打造了“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系统性地引进新加坡的课程和讲师,帮助相关从业者拓展视野和理念,强化知识和技能,进而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贸易合作机制。基地“立足知识城、辐射大湾区”,预计到2025年,培训人次将超过1200人次。基地每年还会举办“国际研修班”,组织国内企事业单位到海外实地学习考察、与相关主管部门、跨国企业、专业机构面对面交流,有效开拓国际视野。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汽知识产权(广州)有限公司是聚焦汽车产业的国家级运营平台,也是综改试验区重点合作项目。
中汽知识产权(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拥有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作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2022年9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共同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共建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发挥汽车知识产权支撑产业、构建生态、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旨在助推粤港澳地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营及科技成果转化。
“我们搭建起国内汽车行业的首个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打造专利交易、项目交易等八大核心功能,累计征集天津大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集团、长城汽车等近5000件专利,及360余项创新项目挂网交易,同时与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等开展联动推介,进一步畅通专利成果流转渠道,推动专利技术转化实施;此外,还牵头发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创新跨地区联合发行模式,带动广州、天津两地科创企业参与证券融资,累计挖掘19家意向企业,推动12家企业纳入基础资金池,预计发行金额超1亿元,助力企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吕惠介绍道。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编辑:林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