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
南都讯 记者宋承翰 实习生潘洁 发自北京 国民口头表达能力弱化已经引起关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国浩律师(合肥)事务所合伙人周世虹建议,鼓励和倡导机关单位在各类会议场合脱稿讲话,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演讲活动。
周世虹观察到,因网上交流快捷便利,目前大多数年轻人习惯于使用微信或其他社交工具工作和交流,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各种官方和非官方会议等公共场合,发言人宣读书面报告或者照本宣科已成习惯,很少有人作口头发言、脱稿演讲,甚至连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是宣读事先准备好的新闻稿。
“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沟通效果、准确传达信息、增加信任度和影响力都有重要作用。”他说,“而宣读讲话稿显得机械、刻板,现场气氛沉闷、凝重,发言者缺乏亲和力、真实感。发言稿内容给人感觉空话、套话和官话较多,不能反映发言人对工作有自己的认识、见解和态度。”
表达能力弱化的现象也得到了调查数据的支持。今年1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333名受访青年中,53.3%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43.2%表示用笔写字变少,41.5%遇到过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想法的情况。
对此,周世虹建议鼓励和倡导机关单位在各类会议场合脱稿讲话,同时,在公务员招考及各类招聘中增加面试、口头表达能力的权重和分值,重点考察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
在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八小学,学生在法治辩论赛中辩论。 新华社资料图
他还建议,在学校教育中,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交流活动中积极发言,勇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和支持学校、学生积极开展演讲和辩论活动,着力提高年青一代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鼓励、支持各地演讲协会、辩论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组织专业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和辩论活动,利用社会力量培养演讲和辩论意识,提高全民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
2024全景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