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预制菜的“火与冰”,一个万亿产业的嬗变之路

南方都市报APP • 新闻快线
转载2024-03-08 09:35

w640

2024年2月初,临近春节,在上海市普陀区一家商超,张林夫妇采购了满满的年货,除了常见的坚果、零食等,还有各种口味的冷冻菜品。这两位“90后”年轻人经常在外用餐,偶尔做饭也是以预制半成品为主,“加热快,好吃又省力”。

龙年春节期间,预制菜又一次成为焦点:在最隆重的年夜饭上,预制菜大量“抢占”餐桌,以往全家人在厨房忙碌的情景,正被快捷的预制菜做替代。

近来,预制菜频繁进入网络热搜,被认为是最大的“投资潜力股”,又往往被指责为“不健康食品”,甚至遭遇攻击。一边是炙手可热的投资热点,一边是大量网友诟病,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预制菜产业经历“火与冰”的考验,在热捧与批评中前行。

w640佛山市顺德区预制菜产业园。

资本投入火爆

连续三年增长率超20%

“预制菜”一词,来自英语precooked dishes,即“提前制作的餐食”。预制菜起源于美国,指利用工业流水线将食材提前做好,再进行卫生、科学的包装后,经简单烹饪可食用的便捷菜品。

我国预制菜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百盛、麦当劳等国际快餐连锁巨头进入,净菜配送加工工厂作为其标准化供应链的一环出现,预制菜行业进入萌芽期。

2000年前后,部分餐饮企业对肉类、水产等原材料进行加工,预制菜深加工程度逐步提高;2005年起,新雅、全聚德等老字号餐饮门店推出各自特色预制菜品,但规模化和全国化进程缓慢。

2010年后,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加快,为满足连锁餐饮企业效率、稳定的需求,叠加人工成本快速上升,预制菜行业进入B端快速增长期。同时,随着社会节奏和消费习惯变化,预制菜逐渐受到 C 端市场青睐。

从2020年起,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以配送、居家场景为主的网络消费猛增,助推预制菜行业进入爆发阶段。

当时,预制菜成为最耀眼的投资渠道,2021年,陆正耀创立“舌尖英雄”预制菜品牌,声称要在四个月内开3000家门店。同年5月,“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成功登陆A股,连揽10个一字板涨停,资本投入预制菜的热潮就此拉开。厚生、红杉、高瓴等头部资本开始进入,在此带动下,国联、安井、三全、新希望、得利斯、大湖、獐子岛等多家上市企业纷纷提出打造预制菜产业。

w640“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上市,推动预制菜投资热潮。

2023年11月,以经营消费场景著称的锅圈食品登陆港交所,被机构评价为“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品牌”,让业界再次看到预制菜火热的前景。2022年,格力电器启动预制菜装备业务,长虹美菱、美的集团等多家家电企业相继跟进。京东、顺丰等企业也推出预制菜物流供应链计划。贵人鸟、碧桂园等企业成立预制菜品牌,选择合作的方式进入预制菜赛道。

目前, 我国预制菜尚无明确的标准定义,业内普遍视为更加复杂、精细的食品加工业:以前的食品加工是把农产品做成食材,预制菜则是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把农产品做成菜肴,用更便捷的购买和食用方式,满足现在的生活节奏。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主席、广东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认为,预制菜是推动农产品食品化、工业化,提高“三农”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据分析,从产业发展角度看,预制菜开创了更多消费场景,赋予了“从田头到餐桌”产业链更高价值,建立起一套新的商业生态。特别是针对长期以来,困扰“三农”发展的农民增收致富问题,预制菜提供了良好的解决路径。

w640锅圈专注营造消费场景,推动预制菜C端市场加快发展。

最近几年,预制菜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5165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至2023年12月初,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19万家,当年新增注册企业4026家,同比增长114.83%。

据胡润百富发布的《2023年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安井食品、百胜中国、聪厨、福成五丰、国联水产、好得睐、绝味食品、眉州东坡、千味央厨、味知香进入榜单前十,行业第一梯队逐步显现。同时,预制菜产品也在快速更新,从大众化单品到加工更精细的个性化产品,不断适应人们越来越多生活场景。

2023年,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各地纷纷启动预制菜建设。当年3月,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举办,超800家企业参展,“线上+线下”共超4100万人次观展,签约金额10.6亿元。会后,各地政府,国内外企业代表团纷纷南下广东考察,涌现无数商机。

w640预制菜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有望在2026年突破万亿元规模。

质量问题引爆舆论

预制菜市场亟待规范

2023年9月,深圳一学校食品质量和卫生问题引爆网络。同时,江西赣州多名学生家长反映,由于当地多所中小学、公立幼儿园开始采用中央厨房配餐,导致了送餐不及时、饭菜口味不佳等问题。

一时间,网络对预制菜的种种“声讨”不绝于耳,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于预制菜的质量安全、防腐剂、健康及营养等方面,甚至不少人提出“坚决抵制预制菜”。

不久,教育部对于“预制菜进校园”明确表态,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预制菜为何频频被卷入舆论漩涡?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预制菜生产时间跨度长,营养流失、口感下降等问题突出,这是预制菜的硬伤,随着科技进步,有些方面可以改善。但目前行业鱼龙混杂,一些小的企业或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w640预制菜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标准化是预制菜未来发展的方向。

国内某知名预制菜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刘明(化名)表示,舆论争议的出现,说明预制菜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本质上源自对大家对“预制”概念的不信任,市场还需要一个了解和熟悉的过程。

有关专家指出,公众对预制菜的批评,主要来自这一产业的不清晰、不完善,目前预制菜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标准,相应的产业配套和监管机制也不完善。各地发展预制菜产业,主要参考食品加工相关标准,以及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缺乏统一的、具有强制性的质量规定。

今年1月,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出炉,将首次为预制菜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和追溯体系,从源头上消除行业乱象,这也是使预制菜行业摆脱舆论困境的有力措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表示,报送稿中,有拒绝防腐剂以及对冷链的高要求,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国标的态度——预制菜是高品质产品,是产业的升级换代。

2024年,对于具备万亿元规模潜力的预制菜来说,或迎来行业发展的转折点。

超五成消费者选择

预制菜迸发更强活力

龙年春节期间,预制菜又一次大放异彩。“预制菜成年轻人年夜饭新宠”“预制菜年夜饭销售火爆”……相关话题在微博上阅读突破上千万,引发热议。

《京东流动年货消费观察》显示,“年夜饭”关联搜索同比增长超2倍,20多种等菜品成交额提升十分亮眼。据媒体报道,33%的受访者在年夜饭上会选择“自己做+搭配预制菜”,21%的受访者选择直接预制菜套餐。也就是说,合计五成以上受访消费者的年夜饭选择预制菜。

w640今年1月,抖音商城方便菜品销量与销售额呈上涨趋势,越靠近春节,数据攀升越明显。

w640预制菜产品更加丰富,适应消费者更多样化需求。

从预制菜在春节餐桌的火爆,可以看出市场的选择:产品类型更丰富、产业价值更大,使人们生活更方便。面对曾经激烈的争议,预制菜行业迸发出更强的活力。

近年来,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完善预制菜技术标准缺失问题。近年来,广东、山东、河南、湖南、河北、安徽、上海等多地相继出台预制菜团体标准,加上企业标准,总数超过190个。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认为,虽然各地执行标准的情况不一,但都是规范行业发展的基础,而建立统一的预制菜标准势在必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提出,尽快组织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预制菜定义、范围以及相关管理原则,同时围绕预制菜全产业链建设配套完善的标准体系。

在加快完善标准的同时,预制菜的营销推广也在持续加力。

2023年10月,广东首创“年菜”概念,并提出打造“年菜经济”,全国多省市积极响应。通过“年菜经济”,预制菜作为独立品类进入年货销售,预制菜首度与节庆经济深度融合,为产业赋予全新的发展理念。

w640“年菜经济”由广东提出,引起市场热烈反响。

2024年1月,预制菜连续三年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月,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就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升级做出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引导预制菜产业研发、生产及推广步入全新阶段。今年初,来自广东顺德的年菜首度出海,预制菜产业开始把视野扩展到国际领域,让全世界消费者爱上中国菜。

发展预制菜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更是一个万众期待、百舸争流的万亿级蓝海。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预制菜必定加快转型升级,以更多的产品、更好的品质、更大的规模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来源】南方农村报 预制菜宝典

编辑:杨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