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动驾驶竞争白热化,代表委员呼吁加快立法和政策开放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4-03-08 18:39

代表委员热议智能驾驶立法:

图片

两会·热话题

很多人都曾幻想,有一天,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不用亲自手握方向盘、脚踩刹车,在车上“躺平”也可以一键抵达目的地。在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人们生活的今天,自动驾驶不再是天方夜谭。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长沙、重庆等多座城市都可以看到自动驾驶的车辆,不过,受我国政策法规的限制,人们只能在部分特定路段看到或使用自动驾驶车辆。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眼下和今后的重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2024年,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赋能汽车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既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赛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我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扩大铺开的政策瓶颈,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呼吁:从立法层面解决自动驾驶的相关问题。

图片

2023年11月17日,观众在广州车展体验新车。在第21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成果纷纷亮相。随着多家车企智能驾驶城市场景落地开放使用,带来全新体验的智能出行激发产业新动能,也成为引领未来出行的新趋势。    新华社发

全球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提速

中外在政策立法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的技术并不输于国外,并且处于并驾齐驱的赛道,但在政策和法律保障方面,中国略显缓进。

在政策层面,去年8月,美国旧金山批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全区域全天候商业化运营,开全球先例。在中国,尚无有一个城市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在全区域内“自由”行动。

在立法层面,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已经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允许无驾驶人车辆执行驾驶任务上路,并建成不同于传统车辆的创新监管制度体系。而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自动驾驶行业的主要顶层法律,缺乏无人化车辆上路的相关规定,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尽管我国目前发布实施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地方层面,也有51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要求从城市端加快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无人化、商业化、规模化应用,但这些政策还无法对无人化进行系统化的制度设计。

“当前,地方无驾驶人车辆上路主要基于自动驾驶科学试验的地方小规模试点示范政策,由于缺乏上位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面向产业化的规模化试点示范举步维艰。”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当前我国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使用场景不断拓宽,但立法进程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法律滞后带来的弊端逐步显现。国家计划于2025年实现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生产,自动驾驶汽车试点上路工作也在2023年11月拉开帷幕,正式上路前迫切需要解决事故责任如何认定及承担的问题。

图片

1月22日,无人驾驶配送车在派送邮件。近日,无人驾驶配送车在雄安新区投入使用。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如何从全球并跑到领跑

加快自动驾驶立法和政策制定势在必行

面对全球自动驾驶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实,中国要想实现从全球并跑到领跑,需要在立法和政策开放上寻求突破口。这是今年两会诸多代表委员的呼声。

“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电动化发展阶段,国内构建了一套持续迭代的政策体系,成功推动电动汽车由政策驱动进入市场驱动阶段。加快智能化发展,不仅需要及时出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政策体系,还需要法规体系的跟进,促进相关技术商业化应用。”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晓东在其提交的《关于支持湖北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提案》中写道。

和王晓东一样,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认为中国当前出台的政策还远远不够,他表示:“为更好地向智能汽车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产品体验,进一步增强我国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优势,需尽快推进相关法规标准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落地,规范智能驾驶产品的安全应用。”

为此,冯兴亚建议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加机器驾驶人定义、责任承担划分等内容,先实现自动驾驶法律层面依据从无到有、从零到壹的突破,并建议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驾驶专门法律。

“无驾驶人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方向,也是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商业化的必要前置条件,急需在国家立法中得到方向性认可与保障,满足当前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坚定产业大规模资金投入信心。”江浩然建议,明确无驾驶人车辆上路通行的条件和程序,以法律法规形式支持无驾驶人车辆的路权许可,并加快突破5G远程实时监控和远程驾驶等关键技术,为无驾驶人车辆安全上路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技术保障。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建议将自动驾驶法尽快纳入立法规划,并上升为国家立法加以推动。连玉明还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总结借鉴国内外经验成果。

令人欣喜的是,以百度萝卜快跑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已在北京、重庆、武汉多个城市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和测试,并作为唯一的“中国力量”,连续多年在Guidehouse Insights自动驾驶技术评估报告中位居全球自动驾驶的“领导者”之列。

据了解,百度从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在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支持指导下,百度Apollo L4级自动驾驶运营测试里程累计已超9000万公里;至2024年1月2日,萝卜快跑总服务量超500万单。

2月27日,百度萝卜快跑 “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在武汉完开启跨长江的贯通示范运营,扩大了其自动驾驶服务区域和服务规模,推动“车内无人”自动驾驶从“区域性示范”到“城市级应用”的落地。

对此,许多代表委员们认为,未来,相信随着国家层面立法的推进和地方政策的放开,中国的自动驾驶能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领跑世界。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杨文君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
2024全景看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