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女性应该具备哪些好品质才受欢迎,其中有个网友回答得到了很多人点赞。这个网友说,“美好的品质是不分男女的。”
男性就应该勇猛,女性就应该温柔?在这个多元化社会,男性女性应当如何,不该脸谱化。无论性别,拥有自己的热爱,释放自己的潜力,去挑战去追逐,不被定义为哪种角色,能够真真切切体会生命的价值。
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6名女性医务工作者,从她们的分享中,感受每个生命的与众不同,感受女性力量。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超声科主任 李志艳
职业热忱和患者的信任为工作注入动能。
“超声”是临床的眼睛,精准及时找到病灶,能极大提升患者被救治的希望。而不少人时常对超声科产生误解:“超声学科是一个诊断科室”,“超声检查纯粹根据仪器检查的,超声科医生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
2020年,深圳市三院从原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引进李志艳担任超声科主任兼学科带头人。李志艳来到三院之前,医院超声造影、超声介入治疗的应用还比较有限。随着三院从全国引进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有需求的患者和更杂的病种,超声造影和超声介入诊疗技术等在诊疗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医院超声科发展成为诊断与治疗,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复合型科室。
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真心待人获患者好评
介入治疗是治疗癌症的“大招”之一,而超声学科在介入治疗则发挥主要作用。超声作为一种便捷、无创的检查方法,以及超声造影对肝癌识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其成为肝癌筛查、诊断、复查、随访中都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此外,超声实时动态识别血管的优势,使其在肿瘤穿刺活检、药物注射、粒子植入,以及肿瘤消融方面广泛应用。基于超声技术以上特点,超声在肝癌的“早癌筛查、明确诊断、疗效评估、精准引导、实时监测、动态观察,以及并发症处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刚来时,超声学科超声造影和超声介入技术等还不够成熟,相关手术都是我亲力亲为。”李志艳说道。三年间,李志艳全面推进超声科室临床、教学及科研各项工作,业务采取一带二、二带四的模式,成熟一项放手一项,不断创新。目前学科已建立9个超声亚专业组,现已形成具有突出超声介入特色的超声团队。并致力推进“超声诊断规范化、微创介入前沿化、科室管理制度化、质量控制标准化”工作。医院超声科发展成为诊断与治疗,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复合型科室,团队逐渐走向成熟。
雷厉风行和遇事果断是不少临床医生对于李志艳的评价。李志艳提到,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强执行力离不开20多年部队生活的习惯养成。退伍不褪色,以往的工作习惯和工作风也延续至今。多年带学科,但始终在临床一线,急诊重症介入、疑难病例会诊,形成手机常年24小时不关机的习惯;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放手不放眼”,确保医疗安全……
工作雷厉风行,但是面对患者,李志艳充满亲和力。2014年,李志艳在北京接诊来自内蒙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当时给患者进行肝肿瘤消融,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现每年定期到深圳三院找我复查,这样的患者有很多,一方面是对我专业技术的信服,另一方面也构建了老朋友一样的关系。
双向“治愈”,急患者之所急
接诊的患者多了,李志艳时常会受到患者的“鼓舞”。一位60多岁的女性患者天生肝脏多囊肝伴发囊肿出血,导致腹部隆起包块,十分很痛苦,医院肝病门诊医生接诊后出于对李志艳相关治疗技术的了解,主动联系她,咨询合适的治疗方案。“我就让患者直接过来,耐心画模式图讲解病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创伤小、恢复快,再复发也能够治疗的超声引导下的置管引流和硬化治疗,引出近3000毫升的陈旧血,患者恢复很好,特别送锦旗感谢。患者有时来医院看病,不做超声检查,也会在我诊室门外等两三个小时,等我忙完打个招呼、问候一下才走。”
在李志艳看来,类似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不少患者也慕名而来,大家积极的反馈就是一种工作激励。“职业的成就感来源于平凡的工作中,力所能及的解决患者的痛苦,而并不一定非要用高深的技术诊治了疑难杂症”。正如特鲁多的墓志铭所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许多的患者在就诊时并不会直接到超声科就诊,李志艳经常向院内其他科室“推介”超声科成熟的新技术和治疗方法,急患者之所急,通过我们的努力,减轻患者的病痛。
治疗癌症不仅是“开刀”,介入治疗“放大招”。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作为医院强势学科,大力发展基于MDT的综合化、规范化的肝癌全程诊疗,李志艳作为MDT团队核心专家之一,她也指出,在肝癌患者中,肿瘤数量小于3厘米或长在肝实质中央的,通常会采取射频、微波等微创的超声治疗手段。李志艳提倡肝癌患者的个性化诊疗,即根据病灶大小、数量、肿瘤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来决定患者适合哪一种治疗方式。“未来,希望我们超声科可以进行更多患者教育和科普方面的工作,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到超声医生在肝癌诊疗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优势,造福患者。”
被问及在事业和家庭二者中是否会面临选择时,李志艳说道“我没有面临平衡,我选择并热爱医生这个职业,也勇于承担这份责任,所幸家人都很理解并支持我。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人”。实际上,这也不失为一种兼顾。
统筹:南都记者 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 谢萌 李榕
编辑:谢萌,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