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美承载大国外交,良好生态正成为建设现代化广州最美底色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3-08 22:45
图片

春日的广东松园宾馆,鸢尾花、月季花等争相怒放,独木成林的百岁榕树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一年前的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松园宾馆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庭园散步,边走边聊,不时驻足,饶有兴致地观赏岭南园林的独特景致。

承载大国外交场景,不仅仅靠的是松园这座美丽的岭南园林,更加依靠的是松园体现的绿美广州生态底色。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广州市已完成森林提质增绿23.5万亩,建设森林步道308公里、新建绿道40公里,建成古树公园10个,组织义务植树活动861场、6万余人次参加,种植树木约9.96万株。

图片

刻着“松园”二字的石柱。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而当下的广州,正围绕突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引领,打造美丽宜居花城、高品质建设森林城市等生态建设的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秀美广州,让绿水青山成色更足,让良好生态成为建设现代化广州的最美底色。

 

打造人、林、花、果共生的生态文明“样”

广东松园宾馆坐落于广州白云山麓,南湖之滨,有着50多年历史。

根据官方资料介绍,广东松园宾馆前身系广州军区南湖招待所,1974年广州军区将南湖招待所移交给广东省委,并命名为广东省委第六宾馆。 1980年广东省委第六宾馆改称广东南湖宾馆,1982年在广东南湖宾馆四区基础上成立广东松园宾馆。

走进初春的松园宾馆,低草高树、远山近水,泉、亭、桥等场景逐一呈现于眼中,一片颇具岭南风情的景色扑面而来。

图片

烟雨中松园宾馆建筑与远处的白云山交相辉映。

沿着园区的主干道走到松园宾馆的二号楼,两棵笔直的松树伫立在大门的左右两边。大门对出的湖面上,三两鸿雁与白天鹅在水面游弋。在朦胧烟雨之下,远处的白云山与近处的园林交相辉映。

“在绿美广东、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引领下,背靠白云山,北临南湖之滨的松园宾馆凭借其超过80%绿化覆盖率,已经成为一座天然氧吧。”据广东松园宾馆副总经理蓝伟华介绍,松园宾馆整体景观设计上以“文化、生态、人”相和谐为基调,充分地利用了白云山地貌和自然生长的风范植被打造特色园林。

图片

松园内一景。

南都记者了解到,园中人工湖的湖水均取自白云山上流淌而下的山溪,湖中睡莲、再力花等植物形成的水生群落,起到固土美化、洁净水质、鸟类栖息等作用。而松园宾馆植物生境的小气候非常优越,园林则充分保护和利用了本土适生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营造出“疏朗通透,小中见大,园中有园”的造景特点。园中除了显眼的四棵已超百岁高龄的古榕树外,周边还种有体现亚热带特色的南洋杉、马尾松、大王椰等乡土树种。

图片

松园内的榕树。

春日的松园宾馆,自然也少不了鲜花的点缀。水边栈道旁,矮牵牛、四季海棠、何氏凤仙、紫鸢尾、月季花等竞相绽放,展现广州花城之风采。

“‘园林有界,格局无疆’,松园宾馆的设计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造就了一个人、林、花、果共生的生态文明样板。” 广东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叶劲枫对此如是评价。

 

绿美广州“实景图”正在描摹

松园宾馆所体现的,是广州以生态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秀美城市的一个缩影。一年来,通过开展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城乡一体绿美家园优化、保护地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等一系列工作,“绿美广东”“绿美广州”的“实景图”描摹得越来越动人。

图片

白云山六片山景观。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幸福成果。据了解,广州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扎实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州样板,绘就美丽广州新画卷。

其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已经在广州全面铺开。一直以来,广州市按照“一区一策一特色”,活化利用森林资源、自然景观、文化禀赋,重点打造“3+10”市、区绿美广东示范点。目前,广州在流溪河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和帽峰山森林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打造3个市级示范片区。

图片

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而各区则结合自然生态禀赋和区域发展规划,突出示范主题,发挥特色优势。比如增城区以荔韵公园义务植树点为牵引,构建八大工程任务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区;黄埔区结合全域公园城市、幸福河湖,打造“八山连城”公园城市试验区;花都区着力优化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社区服务水平,打造“绿惠九龙·理想森活”九龙湖示范点;从化区结合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森林旅游等打造“绿美山水·颐养天人”天人山水示范。目前,全市13个示范点初步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辐射带动”的绿美生态示范格局。

 

让良好生态成为建设现代化广州的最美底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奋进之年。做好林业园林工作对于加快实现城市绿色化转型新跃升意义重大。

那么,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任务下,广州市接下来将怎么做?

首先,擦亮生态底色,需要的是“增绿”。据了解,广州将依托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城乡一体绿美家园建设和活力精品绿廊提升美化工程,科学优化林分林相,开展山地造林、防护林和区镇村植绿增绿建设,多途径、多方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筑牢生态屏障,关键则在于“护绿”。广州充分发挥各级林长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抓总作用,持续推进“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并加强森林防灭火能力,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宣传,2024年建设古树公园、古树乡村6个。

打造生态建设示范,需要的是“活绿”。广州将结合各区生态本底和区域发展规划,“一区一策一特色”重点建设13个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示范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性强、惠民利民的绿美生态展示窗口。

而在“用绿”方面,广州将做强林业产业,包括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着力推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同时,大力推广油茶、林药、林菌、经济林果等林业特色产业,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让绿水青山成为广州市民的“幸福靠山”。

数据显示,接下来广州将优化提升森林质量20.5万亩,新增造林绿化2.4万亩,建设水鸟廊道1900亩,建设森林步道200公里,新建绿道32公里,为人民群众创造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秀美广州,让绿水青山成色更足,让良好生态成为建设现代化广州的最美底色,为美丽中国美丽广州建设贡献绿美力量。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受访者供图

编辑:陈卓睿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4全景看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