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务院新闻办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政策吹风会后,相关意见正式落地。
3月7日晚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支付服务主体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主要涉及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等主要任务。
南都记者留意到,以中国银联、网联清算、蚂蚁集团(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多家机构第一时间响应,并公布优化支付服务路径,着力优化支付便利性。业内专家分析称,此番政策力度空前,优化支付服务提升工作将进一步加速。
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
多机构升级支付适老化服务
《意见》提出了六大主要任务,具体是: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持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更好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提升账户服务水平;持续加强支付服务宣传推广。
南都记者注意到,2月29日,人民银行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3月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均传递出优化支付环境、提升老年人与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的关键信号。多次提及优化支付服务为哪般?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意见》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对利企便民、活跃交易、繁荣市场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我国老年人等群体偏好使用现金,部分外籍来华人员习惯银行卡或现金支付,对使用移动支付不习惯、不适应,支付服务包容性有待提升。
在3月1日的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支付服务适老化工作。2020年,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的意见》,聚焦老年群体支付服务的堵点、难点,围绕支付产品适老化升级、银行网点服务优化、支付知识普及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以提升老年群体的支付服务水平。目前,主要移动支付App均已进行了适老化升级,通过简化流程、添加温馨提示、增加语言播报、放大字体图像、专线人工客服等多种方式,提升老年群体移动支付服务体验,全国超过96%的银行网点已推进适老化改造,通过升级自助设备、设立老年客户“绿色通道”“服务专区”等措施,便利老年群体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打造温馨网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在总结前期支付适老化工作的基础上,紧盯移动支付、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银行网点服务等关键领域,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升支付适老化服务质效,着力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适老化综合服务体系。
据了解,此前,在服务老年人方面,支付宝不断完善适老化应用程序和辅助功能,为“银发一族”在生活保障、医疗养老、交通出行以及防电信诈骗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比如,支付宝先后推出“长辈模式”、人工直连“暖洋洋客服专线”“医保亲情账户”等,并与各地政府部门和志愿者共同发起蓝马甲助老服务,面对面服务老年群体。在广东,南方都市报联合蚂蚁公益基金会|蓝马甲先后落地700多场社区讲座,助老反诈服务走进银行、超市、图书馆,在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办事大厅里建立了12个“蓝马甲教育示范基地”“蓝马甲金融驻点” ,共计服务超6万名老年人。
财付通也已围绕“适老化升级”落实多项举措。财付通联合微信平台,以微信“关怀模式”、微信支付小程序点单“大字大图关怀模式”提升支付体验,通过“95017长辈无忧专线”提供专属的客户服务。同时,财付通提供多元的支付方式供老年用户群体选择,除了微信支付快捷支付,用户还可以开通“亲属卡”绑定子女的账户便捷扣款消费,不擅长使用智能设备的用户也可选择通过“银龄守护卡”智能小手机便捷支付。
中国银联将启动“锦绣行动2024”,率先投入30亿元资金,撬动产业各方共同投入资源。在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下,联合商业银行、收单机构等,将资金用于餐饮及老年人助餐食堂、文旅、宾馆等重点场景完善布放受理终端、张贴受理标识、宣传推广等,加快改造与优化线下刷卡、非接支付受理环境。
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体验
提额工作已落地,加速互联互通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前的吹风会上介绍了“提高绑卡效率、简化身份验证、提升交易限额”等一系列便利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措施。
“此番政策力度空前,表明了国家层面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决心。”在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意见》的推出也象征着支付行业,特别是移动支付行业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在不断提高。在《意见》出台后,必将促进支付行业更加全面、健康、高质量的发展,提升支付包容性,为扩大对外开放形成有力支撑的同时,带动中国支付产业进一步和国际接轨,提高对外参与程度,也能够为中国支付机构进一步走出国门打下良好基础。
在提升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便利方面,多家机构也火速响应。蚂蚁集团表示,正在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扎实推进落实各项措施,针对外籍来华人员持续优化支付服务。其中,已完成提升和优化外国人交易限额,单笔交易限额从 1000 美元最高提到 5000 美元,年度交易限额从 10000 美元最高提高到 50000 美元;多语言翻译、境外钱包乘车码“一码通”等新服务将陆续上线。对于外籍人员,财付通联合微信平台探索“一打通、二扩展、三简化”的解决方案,在打通场景、扩展商户与客服能力之外,通过简化注册流程、绑卡支付与充值支付,持续提升微信支付外卡支付体验。微信外卡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年交易限额也已在人民银行、外汇局指导下完成额度提升,同时制定动态管理的限额策略,在满足用户大额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兼顾服务提升和风险防控的动态平衡。
中国银联表示,下一步将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加快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实现各类支付工具无障碍受理。加快推动银联与其他银行卡组织的网络双向开放,并与清算机构在规则、标准等方面做好协同。
下一步,网联清算公司也将从三方面优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一是扩范围,支持更多境内主流钱包上线“外卡内绑”,持续扩大“外包内用”的国家和地区覆盖面;二是强协同,积极开展同境外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探索开展与国际银行卡组织的网络对接;三是广受理,打造头部支付机构、主流收单银行两条境外钱包受理主渠道,推动行业各方共享受理标识、共建重点商圈,实现来华人员在重点地区、重点场景支付畅通无阻。
支付便利化的同时,也需兼顾发展与安全,哪些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王蓬博指出:“外籍来华支付要进行账户分级分类管理,提高绑卡效率。提升前端便利性的同时重视后端转接清算等一系列流程的合规性,在资金流和信息流流通的关键节点统筹协调,后端的工作可能要比此前更加复杂,工作量也更大。”
王蓬博还提出,对于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做到ATM机等取现设备保持规模,但又不至于长期闲置;互联互通和清算网络双向开放过程中,如何既能支持支付便利化提升,又能保证各方的市场化需求得到满足;银行和支付平台在优化开户服务流程中,如何在符合国际反洗钱规定的前提下,合理实施账户分类分级管理,几点问题皆值得关注。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编辑:熊润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