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敏谈防范AI风险:完善科技伦理审查监管制度

南方都市报APP • 反垄断前沿
原创2024-03-09 17:52
图片

两会·建言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人工智能技术在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所带来的伴生安全和赋能安全风险不断加剧,尤其是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一把‘双刃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敏说道。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敏(受访者供图)

为此,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张敏围绕加强人工智能风险防范,筑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屏障建言。

如何筑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屏障?张敏认为应该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应用的法治保障能力。其中包括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法》的立法;完善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强化网络安全普法,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保护条例等制度要求。

其次,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安全合规的监管能力。具体包括,强化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评估,加强对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的审计。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常态化开展安全威胁的智能化监测和处置;提升智能化防护水平,构建更加智能、安全的网络环境。

同时,还应该重视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全域方案的解决能力。张敏认为,要加大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一体化全域防护的安全产品及服务;要构建模拟真实复杂多变的智能网络环境,加强人工智能系统的防御机制和安全漏洞实战演练;要组建网络安全国家队,加强人机协同的智能运营,构建“全局、快速、智能”的监测能力和处置水平。

此外,张敏亦强调要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保护人才的培养能力。可发挥湖北武汉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等现有研发基地的作用,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重点院校,积极开发和完善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交叉课程,打造更好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智能化网络安全复合人才。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黄莉玲 李玲

编辑:黄莉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
2024全景看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