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今年早造种粮约21万亩,用好科技“狠活”扩面增产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3-11 18:34

3月11日,广东省春耕现场会在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从化香米基地举办。据农业农村部门调度统计,2024年广东全省春播农作物意向面积3036万亩,其中早稻1300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广州将继续以“只增不减”为原则推进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预计全市早造粮食种植面积约为21万亩,并将积极挖潜扩能,大力推动油料作物生产。

南都记者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自2018年以来,广州粮食播种面积连续五年增长。2023年,广州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5.13万亩、产量15.19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生产指标任务,粮食生产稳步提升,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图片

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从化香米基地开启春耕工作。

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

落实“藏粮于地”是广州夯实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州通过健全耕地管理政策体系、接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实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积极推动冬种绿肥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挖掘和利用土地生产潜能。

据统计,2020年至今,广州累计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2.38万亩,其中种植粮食1.1万亩。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面积1.68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6万亩任务,项目范围内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73万亩,远超0.3万亩的年度任务要求。

同时,广州坚持抓实耕地质量管理措施,持续提升耕地地力。2023年,广州的耕地平均质量等级从3等提高至2.98等,为全面提升本市粮食生产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今年,广州将以春耕生产为契机,以撂荒耕地整治作为粮食生产挖潜扩面的重要抓手,继续高标准推进撂荒耕地整治,推动粮食生产扩面增产。同时,将继续以“只增不减”为原则推进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预计全市早造粮食种植面积约为21万亩。除粮食生产外,广州也将积极挖潜扩能,大力推动油料作物生产。

大力推广良种良机良法

藏粮于技是广州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必要手段。对此,广州大力推进精耕细作,高质量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并在品种结构优化、种植技术改良上发力,力求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据了解,广州坚持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理念,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推动水稻集约化规模种植,目前已打造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区,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经验。今年,广州投入农机总动力将超过100万千瓦、投入农机具约4.65万多台套,其中水稻机耕面积约18.5万亩,机耕率接近10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以上。

为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广州大力支持推动一批优秀专家团队在穗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从无到有并呈井喷式发展。同时,打造了艾米5G智慧农场、和稻丰“农机作业+”、黄埔大吉沙无人农场、增城无人农场等智慧农业装备应用典型。

5500x3666_65eebd872e02e.jpg

今年,广州水稻机耕面积约18.5万亩,机耕率接近100%。

5500x3666_65eebd83e5b9d.jpg

农业无人机也在春耕工作中越来越常见。

为落实好今年的春耕春播任务,广州抓好技术示范,大力推广良种良机良法,优化品种结构和种植技术。实施“穗种强芯”攻关行动,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广适的水稻新品种,发布粮食主导品种12个、粮食主推技术5项。引导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选用省农科院“美香占2号”、市农科院“二广香占3号”等优质品种,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同时,提高关键技术覆盖率,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在从化区、增城区创建了4个省级绿色高产高效水稻“千亩方”,并依托全市30个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基地,持续开展水稻节水、减肥、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创建市级水稻、玉米、甘薯、小麦、花生等绿色高产高效“百亩田”,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

广州还组织了11支农技服务“轻骑兵”小分队、300多名基层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精准技术指导服务,整合技术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农业技术培训,组织机播机修等实操技术培训。同时,鼓励发展集中育秧,实施集中育秧补助。鼓励社会托管机构代耕代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生产现代化水平。

图片

广州实现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从无到有并呈井喷式发展。

图片

良好的种苗也是春耕稳产的关键。

用好惠农政策调动种粮者积极性

一直以来,广州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在政策和资金上优先保障水稻生产需求,为稳定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过去一年,广州共计发放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43.99万元。通过修订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增加补贴对象、丰富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补贴标准从400元/亩·吨·年提高至450元/亩·吨·年。

同时,广州分别拿出6000万元和2861万元的财政资金专门用于种粮大户和农机购置补贴。持续实施水稻机械化种植作业财政补贴政策,对水稻育插秧、精量穴直播、无人机直播、水稻无人机植保等作业服务,由市财政分别按80元/亩、50元/亩、20元/亩、20元/亩的标准给予财政补贴。

广州还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立项建设集中育秧设施项目8个,抢在今年春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增育秧能力1.48万亩,全市累计集中育秧能力达9.5万亩。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继续加大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商品有机肥购置使用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按规定要求及时足额发放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以及省市财政对支持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种粮大户、有机肥购置奖补等资金。同时,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政策的兜底作用,减轻种粮成本压力,不断提高群众对重农抓粮、惠农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充分调动种粮者的积极性,持续推动粮食增产增收,让广州饭碗多装“广州粮”。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农宣

图片:通讯员提供

编辑:莫郅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