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湾海底隧道贯通!如何穿海掘地?广湛高铁预计明年底通车

南方都市报APP • 拌面酱
原创2024-03-15 13:37

3月15日上午,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贯通。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为广州至湛江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已开工建设33个月。

图片

湛江湾海底隧道全长9640米

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工程是广湛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由广东铁投集团所属广东广湛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隧道全长9640米,其中盾构段7551米,开挖直径14.33米。湛江湾海底隧道工程由一台盾构机向一个方向掘进,单洞双线,隧道开挖直径14.33米,管片外径13.8米,内径12.6米,是我国目前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大直径穿海高铁盾构隧道,具有开挖断面大、地质条件差、废弃泥浆多、易结泥饼、既穿海又越城等特点。 

隧道穿越海湾,对景观影响降到最低 

采用隧道方式穿越海湾可以有效保留湛江湾现有城市天际线,将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降到最低,既可避免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也不影响航道通行,同时,湛江是强台风高发地,高铁以隧道方式过海对运营而言,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1年6月28日,“永兴号”盾构机由隧道广州端向湛江北站方向掘进,需穿越长度约2.5公里的湛江湾海域段。

2022年3月18日,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正式进入湛江湾海域段。

“永兴号”盾构机作为海底隧道的“掘进神器”,在穿过湛江湾东海堤,平稳掘进1400米后,正式开启“穿海”之旅。

目前,广湛高铁全线路基工程已完成93%,桥梁工程已完成91%,隧道工程已完成86%,站后四电、房建工程已全面展开施工,力争2025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图片

可循环泥浆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二次利用 

在广湛高铁的设计建设过程中,绿色、智能理念贯穿始终,这也使工程质量显著提高。

在广湛高铁佛山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主塔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主跨350米的跨越珠江支流北江航道,大跨度设计保障通航的同时,也减少了对上下游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大桥采用的减震型双塔柱等结构,犹如在桥面与桥墩之间安装了减震“弹簧”,降低了列车高速行驶产生的噪声。

而在湛江湾海底隧道建设中,可循环的泥浆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二次利用,大幅降低施工用水量和自造泥浆处理量。

绿色环保的同时,智能化也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在这个混凝土预制梁生产车间,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可实现生产要素全方位信息化管控。目前广湛高铁建设已获得43项专利。

中国铁设广湛高铁工程总承包项目部副经理吴春朝说,生产线的投产促使箱梁骨架建造自动化率达70%,劳动强度降低80%,工人减少30%以上,成本相对减少,质量显著提高。 

图片

【揭秘】

穿越约2.5公里海域,盾构机147米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设)深入研究并设计“永兴号”盾构机设备参数,满足施工掘进需要。盾构机总长147米,总重3600吨,动力和掘进能力强大。

“永兴号”盾构机需穿越长度约2.5公里的湛江湾海域段。穿海过程中,隧道与湛江湾跨海大桥并行,盾构掘进过程中长距离穿越全断面粉质黏土地层,该隧道具有开挖断面大、地质条件差、废弃泥浆多、易结泥饼、建设标准高、关键技术多等特点,国内外可供参考经验少。

湛江湾海底隧道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也是高风险工点,其中海域段最深处的200米是极高风险段落。 

开挖直径14.33米,相当于5层楼高 

“永兴号”盾构机就像“钢铁蚯蚓”,在地下、海底一路向前,创造了我国穿海高铁盾构隧道独头掘进最长纪录。

“永兴号”盾构机的开挖直径达到14.33米,相当于5层楼高。缓缓转动的刀盘背后,是它超百米长的“身体”,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

中铁十四局湛江湾海底隧道项目部总工程师尹义豪介绍,湛江湾海底隧道设计的是单洞双线,在未来上下行的两条高速列车在隧道里面行驶,所以它的开挖断面比较大,采用了如此大直径的盾构机。 

钢铁蚯蚓,边“吃土”边前行

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穿海越城,盾构机就像钢铁蚯蚓,边“吃土”边前行。前方旋转的巨大刀盘就像蚯蚓的头,密密麻麻的刀头就是它的牙齿,刀盘不断旋转切削岩石泥土,“嚼碎”的岩土与泥浆进入管道泵的“肚子”,再送到地面。“吃土”的同时每掘进2米,就自动拼装一环管片,这样边挖边拼装,盾构机走过隧道同时成型。

“永兴号”盾构机在湛江湾海底隧道不仅会遇到容易黏刀盘的粉质黏土,还会遇到容易磨损刀具的铁质胶结石英砂岩。地下管网密集、地面高楼林立,也对盾构机掘进的姿态、性能等带来极大考验。

中铁十四局广湛铁路项目总机械师蔡明聪表示,通过改进盾构机排渣系统构造,对刀具材料进行优化,有效提升了此类复杂地层施工效率。通过盾构智能化管理系统,盾构机在穿海越城中保持了地面沉降的毫米级控制。 

【知多D】

广湛高铁

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正线自广州站引出,向西经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终至湛江北站,含广州枢纽、湛江枢纽相关工程,项目投资估算998亿元,新建双线401公里,设计行车速度350公里/小时。

新设佛山站、珠三角枢纽机场站、新兴南站、阳春东站、阳江北站、马踏站、茂名南站、吴川站、湛江北站9个车站,预留湛江东站、阳西站。 

图片

【解读】

未来广州到湛江仅90分钟

广湛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时速350公里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后,广州中心城区和湛江中心城区列车运行时间将缩短至90分钟左右,粤西地区通达时速350公里高铁。

广湛高铁还将和广汕高铁等连接贯通,同时还将联通珠三角机场群等交通枢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图片

贯通广汕高铁等,助力粤西融入湾区

随着湛江湾海底隧道的贯通,广湛高铁全线也在加快建设。这将给沿线经济发展带来新引擎,助力粤西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目前全线桥梁隧道等工程正同步建设。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湛高铁还将和广汕高铁等连接贯通,同时还将联通珠三角机场群等交通枢纽。

在高铁加速建设的同时,广湛高铁沿线城市提前谋划产业布局,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区。

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陈建强表示,我们已经在湛江北站规划布局了产业园区,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联动,承接湾区产业的溢出效应,特别是重点围绕总部经济、科创中心、旅游消费等领域,引入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投资强度大的项目。

【延伸】

梅龙高铁今年具备通车条件

除了正在全力建设的广湛高铁,今年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快建设。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李静介绍,“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加速推进,大湾区的世界级机场群、世界级港口群也在加速形成。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2小时通达目标,目前正在逐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速,大湾区内外实现高水平的互联互通。

在铁路方面,横跨广东梅州和河源两市的梅龙高铁正在做铺轨前的准备,预计今年底具备通车条件。串联深圳至江门5个大湾区中心城市的深江高铁正在加紧进行施工。

黄茅海跨海通道预计7月合龙

在公路方面,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狮子洋通道将进入主塔塔柱施工;联通江门和珠海两地的黄茅海通道正在架设桥体钢箱梁。

黄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项目负责人曹坤介绍,目前进行的主要工作是钢箱梁的吊装,平均大概7天吊装一片,预计2024年7月初完成全部钢箱梁吊装,全桥合龙。

今年,广东公路水路计划投资安排超2300亿元。当前,广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481公里,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铁路运营里程超2700公里,基本形成以湾区为中心,联通粤东西北,辐射全国的放射型路网格局;世界级港口群初步建成,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跻身全球最繁忙大型机场。

整合:易福红

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 南方日报等

编辑:易福红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