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智能辅助驾驶没有形成客户前三的购车决策,一个重要的点是太贵了!高阶智驾比普通ACC大概贵5万元。但绝大部分的行业里不讨论这个话题,因为没有办法,因为需要很多的传感器,因为研发非常贵,因为平台化做不好。”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谈到了对高阶智驾的看法。“过去,小鹏每年出一款车。而在未来3年,小鹏会有十几款全新车推出,可以大幅摊薄成本,使更便宜的自动驾驶尽快到来。”
何小鹏在演讲中同时宣布,未来一个月小鹏汽车会有全新品牌的A级车登场。这是一款10万-15万级别的汽车,面向全球,并且会将高阶智能驾驶甚至无人驾驶带入。“我期待能够让科技平权,让全自动驾驶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球!”
高阶智驾拐点
18个月之后出现?
新能源赛道进入第二阶段的当下,以AI为核心的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
当前,众多主流品牌纷纷入局智驾,具备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能力的汽车销量飞速增长,预计2025年渗透率高达49.9%。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中国10万-15万元车型市场份额约为34%,2022年约为31%。与此同时,该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但该市场鲜少有支持智驾功能的产品,更无AI智驾。
10万-15万元级别的A级车市场,汇聚了绝大部分的主流消费者。在这个容量巨大,年销量接近800万台、发展潜力持续走强的产品区间,能否首先实现“科技平权”,将高阶智驾产品下放其中,可能决定着驶入第二阶段赛道的新能源车企的生死存亡。
“我提一个观点:未来的18个月到更长时间,高等级智能驾驶的拐点会到来。”在谈到智驾发展预期时,何小鹏这样推测。“小鹏汽车从创立第一天起,就相信智能化是未来,智能汽车的核心拐点就像苹果的iPhone4一样,会来自于智能化,而不仅仅是造型、成本和质量。”
他在论坛上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从目前来看。智能驾驶的事故率是人工驾驶的1/10,而随着智驾能力的提高,这个数字甚至可以做到1%到1‰。”
在何小鹏看来,“全球每年因汽车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200万人,如果我们将全自动驾驶,甚至更高等级的车路云协同无人驾驶做好,把这200万人降到2万人以内,我相信会是个巨大的价值,我们和新能源汽车同行都在超这个方向努力。”
传说中的MONA
终于要出场了?
2023年8月,汽车圈曾传出过一则消息:小鹏汽车收购了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小鹏汽车会利用自身技术,而滴滴将会利用自己的运营资源,创建全新品牌,推出一款15万元价格区间的A级智能汽车,项目代号MONA。
这款代号MONA的车型,已经确定会以ToC为主,兼顾ToB市场,少数的SKU针对共享出行,并且还要推进无人驾驶,打造爆款。
后来,市面上就鲜少传出MONA的消息,直到今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何小鹏宣布一款10万-15万元级别的高阶智驾汽车将要诞生。
作为中国首个量产高速、城市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车企,小鹏智驾一直在“开城”数量、可用里程数上拔腿狂奔。今年2月29日,该品牌宣布XNGP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已经不限城市、不限路线,全国都能开。如今,其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3%,城区智驾的活跃用户规模、用户体验和里程渗透率都属行业第一。
然而,高阶智驾汽车20万元以上的价位,注定其无法渗透体量庞大的A级车市场。因此,这款10万元+级别的汽车,无疑是一台杀伤性极强的战略型产品,甚至可能让小鹏汽车借助高阶智驾的普及化,实现市场占有率上的逆袭。
在本次论坛中,何小鹏还表示今年将开展“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升级,计划年度智能研发投入35亿元,并新招募4000人。
此外,今年第二季度,小鹏还将兑现2023年“1024科技日”提出的让“AI大模型上车”的承诺。该AI大模型将是汽车行业首个量产落地的车用人工智能和车用认知引擎。
这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呢?以雪天开车为例,同样的道路和日期,下不下雪,人开的方法肯定是有区别的。在过去,智能化做不到这么细微的区分,而有了大模型,高阶智驾就能模拟得更像人类司机,实现不同场景的精细化区分。
18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赛博朋克式的未来场景,或许来临得比想象中更快。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编辑:胡雯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智驾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