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数字化时代,下班后在线办公、用手机回复工作消息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如何保障劳动者线上“隐形加班”权益愈发受到关注。3月19日,智联招聘最新发布调研报告中提到,半数以上白领呼吁用法律解决“隐形加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两会期间,“两高”报告中首次出现“隐形加班”“离线休息”,该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引发了众多代表委员的热议,白领的劳动权益保护进一步受到关注。
下班后在线办公、用手机回复工作消息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资料图
半数以上受访白领呼吁用法律解决隐形加班
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4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提到,受访者中半数以上白领呼吁用法律解决“隐形加班”。
数据显示,受访者中51.9%的白领“希望相关法律更完善,进一步保护打工人权益”,36.3%表示“理解但排斥,希望企业能做到‘公私分明’”,也有24.6%认为“休息时间就应该远离工作”。大部分白领都希望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避免“隐形加班”。
身为职场新生代的00后,对于“隐形加班”的态度显得更“刚”。据介绍,受访者中54%的00后白领希望完善法律、39.4%“理解但排斥”、28.7%明确表示“无法接受”,占比均高于总体水平。相比职场前辈,00后在自身权益保护上的态度更为强硬。
“两高”报告首提“隐形加班”“离线休息”,劳动者“离线休息权”有望入法?
现行劳动法的工时制度主要包括标准工时(即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和针对特殊岗位(如外勤、推销人员、长途运输人员)的特殊工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远程办公成为可能。在没有相应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工时制度越灵活,超时工作就越隐匿,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愈发困难。
今年两会期间“两高”报告首次出现“隐形加班”“离线休息”,明确提到把 “付出实质性劳动”和 “明显占用时间”作为线上 “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让在线工作有收益,离线休息有保障。该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引发了众多代表委员的热议,白领的劳动权益保护进一步受到关注。
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委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高法工作报告明确把‘付出实质性劳动’和‘明显占用时间’作为线上‘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回应了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是广大劳动者的福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总工会还曾联合下发《关于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工作的通知》预防和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及时纠正用工违法行为,吕国泉委员认为,推进“一函两书”要做到工作全覆盖应包括对“离线休息权”的保护和监督。
吕国泉委员进一步建议,将此类裁决、认定等纳入人民法院案例库,供理论、政策、实务、司法等部门借鉴参考。同时,建议最高人民法院会同相关部门对数字经济背景下出现的劳动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研究探索,条件成熟后作出司法解释,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针对遏制愈演愈烈的“隐形加班”现象,此前不少专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班小辉建议建立更加现代化的考勤制度。包括用人单位利用软件等技术准确记录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之外的工作时间;劳动者妥善保存用人单位远程安排工作的聊天记录、软件打卡记录等加班证据, 以便有效主张自己的合法加班权益;劳动监察部门应当建立更加便捷化的网络投诉渠道等。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