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的指导下,首届消费金融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会上发布了消费金融行业首份负责任标准,该标准由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课题组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课题组共同撰写。同时,会上19家金融机构签约成立全国首个消费金融服务联盟,旨在共同完成搭建消费金融合作机制、推进数智化转型、标准化和生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等目标任务。
《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标准》发布
五大维度强化
“负责任的消费金融”伦理责任
近年来,通过“负责任金融”来强化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伦理责任,已经成为金融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服务中低收入等长尾客群,3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刚修订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就新增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章节,专门就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机制、贷款品牌自主管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逾期贷款催收管理制度等要点进行了规范要求。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倡导负责任金融理念,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负责任的消费金融公司应该怎么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代表课题组介绍“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标准”框架时表示,标准分为5个主题及多个指标,5个主题分别为社会与环境、消费者保护、消费者促进与提升、数字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合作方管理。“在如今的促消费大背景下,机构与消费者的金融健康尤其需要关注,标准也从适当性管理、负责任的营销等维度提供指引。”他这样说。
当前,我国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程度以及其中的生态体系比较复杂,意味着消费者保护问题更为复杂,比如不光有机构自身行为、定价的问题,还有对消费者合理借贷的引导问题,合作方管理以及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等,都远超出传统消费金融业务关注的范围。
课题组从调研中也看到,不少机构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更多精力,还停留在降低消费者投诉等层面。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许进也建议,要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质量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曾刚认为,要做负责任的消费金融,不是简单地消除和屏蔽所有的问题,而是通过引导各方的行为,持续完善消费者保护的市场环境,拓展消费者保护的范围,提升消费者保护的质量。同时,标准首次纳入“社会与环境”维度,关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当下聚焦在消费金融助力消费恢复、激发潜在需求上。
为适当性、数据安全
和合作方管理提供指引
如何兼顾机构和消费者的金融健康,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曾刚指出,在研究框架下,“负责任的消费金融”要关注包括过度负债、资金违规使用、结构失衡等问题,也从适当性管理、负责任的营销、合作方管理等维度提供指引。
“消费金融涉及的个人数据非常庞大,当前消费者频频遭遇骚扰、诈骗电话都属于数据泄露,如何防止个人数据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风险,消金行业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数据信息保护机制。”曾刚在会后的采访环节中这样说。他还指出,《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建立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机制,“这个机制是全流程的,从销售开始到数据处理,到贷中、贷后的管理,到最后的催收都要有适当性管理。这会涉及到不同机构、主体、平台,是比较复杂、难度比较大的重要工作。”
对此,《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也对“合作机构管理”专设了一章节。“《办法》中专门提到了合作方管理,这意味着从监管角度来说,是认可专业化分工的。”曾刚表示,目前消金行业合作方众多,涉及销售、资金、担保、贷后催收等多种机构,目前,持牌金融机构有对应监管,管理相对容易,但还有一些如获客、催收等领域存在非持牌机构,“这些业务的行为风险相对较高,动态监控体系非常重要,消金公司需要对这些合作机构业务行为持续观察,系统性梳理,更加细化进一步的标准。”
此外,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标准框架报告中,量化评价指数较少,更多以案例列举来呈现机构实践探索。据了解,这是因为课题组在实际研究中遇到了数据获取的难点,一方面与我国消费金融机构发展历史比较短、积累比较薄有关,另一方面,此前机构披露程度不同,标准不统一,数据横向展示、比较、汇总都存在困难。“标准发布只是一个起点,希望消费金融机构能在这些负责任的领域增加实践,提高披露频次,在未来过程中逐步完善。”曾刚说。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课题组负责人也表示,从长远看,负责任的标准框架建立,可以在实践中转化成引导发展的方向,消费金融机构可以对照标准框架自律规范,共同探索应用、完善优化,比如增加消费者保护相关信息公开披露等。“这将有助于相关数据和信息的积累,未来可以形成具体的行为引导和评价体系,共同推动消费金融全行业的负责任发展。”
首个消金行业服务联盟成立
助力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进阶
论坛现场,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蚂蚁消金、度小满等19家金融机构,签约成立“消费金融服务联盟(重庆)”。
据重庆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消费金融行业机构类型丰富多元,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规模体量全国领先,已形成头部引领、行业集聚、多层次发展并服务全国的消费金融体系。截至2023年末,重庆涉及消费的金融机构(组织)超80家,消费贷款规模同比增长30%,其中3家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占全国消金行业的26.67%,居全国首位;网络小贷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连续8年居全国同业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行业已从高速增长期步入高质量发展期,聚焦行业进阶发展的关键问题,论坛现场,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同探讨了金融如何更好拓展新消费、激发增长新动能、打造良好消费金融生态等内容。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认为,需要创造更多消费场景并提高消费能力,数字技术能够增加消费场景、提高消费能力,建议利用数字技术打造针对不同人群的特色新消费。
“不要低估消费金融的重大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强调,消费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消费的基础是收入,在如今的金融、信用社会,消费的增长不光取决于当期收入,也与未来收入有关,消费金融有助于平滑收支、促进耐用消费品消费决策。
恒丰银行副行长白雨石认为,新质生产力催生消费金融新机遇,数智赋能已深度融入消费金融及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联动,合作共赢,为激活消费新动能贡献力量。
蚂蚁消金董事长金晓龙谈到,随着居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大幅提升,金融行业的关注点,逐渐从金融服务“有没有”进阶到金融服务“好不好”,变化背后折射出“金融健康”理念正在成为行业共识,金融行业正在从追求规模发展走向追求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已有消费金融机构围绕“金融健康”展开探索。以蚂蚁消金为例,通过精准授信、限制场景、提供管理工具等组合拳,来确保资金真实流向消费,避免消费者滑向过度消费。嵌入场景的花呗分期免息已经成为千万商家青睐的数字化营销工具,提振销售增长,释放内需潜力。花呗上线全国首个理性消费管理工具“账单助手”,提供账单管理、花超提醒、还款建议等功能,引导用户形成理性习惯,全国有约2.5亿人正在使用,超1亿为90后年轻人。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编辑:熊润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