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立遗嘱人户均资产超七百万元,中青年立遗嘱猛增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4-03-21 18:46

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数量达478850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达311868份,百姓对订立遗嘱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在广东地区,共有66460人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占全国总体量的22.62%。从2017至2023年间,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年龄总体以60至70岁之间为主,且比例逐年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至2023年间,广东地区中青年订立遗嘱的数量达到了5388人,约占全国中青年立遗嘱总体量的29.04%,高于北京、上海地区。

中青年遗嘱数量激增

年增长24.5

白皮书对比历年所统计的遗嘱人平均年龄,发现订立遗嘱的人群平均年龄持续下降。白皮书数据显示,遗嘱人平均年龄已经从2018年所统计的77.43岁降低至2023年所统计的67.82岁,遗嘱年轻化趋势明显。

图片

图片来源:中华遗嘱库

与此同时,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中青年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2017年在中华遗嘱库进行遗嘱保管的中青年人数量为279人,在2023年这一数量达到了7124人,七年上涨了24.5倍。

从不同年龄段来看,2017年至2023年间,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21.5倍;9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11.2倍,而0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根据白皮书统计,2023年共有167名“0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相较于2020年时,增长率达到了24.62%。

在中华遗嘱库广东中心,南都记者碰到前来办理遗嘱订立的李先生(化名)。今年29岁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购置了一些物业,但父母却企图干涉。“我和太太都是极度讨厌风险的人。能坐高铁,绝不坐飞机。能一起出行,我们绝对不分开。我担心如果有一天自己遭遇不幸,性格相对内向的太太无法与我父母抗衡。所以希望通过订立遗嘱,为太太争取更多保障。”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荣誉主任、《法治时代》杂志编委会执行主任刘桂明认为,遗嘱年轻化趋势表明,现代年轻人对于个人财产的保护和规划意识逐渐增强,国人对遗嘱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遗嘱观念正在持续发生转变。 

遗嘱人户均资产达744万元

房产归属最受老年人关注

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立遗嘱人的户均资产量呈明显增长态势。已由2021年的626.5万元,上涨到2023年的744.1万元,涨幅比例高达18.8%。

图片

图片来源:中华遗嘱库

与此同时,遗嘱中的财产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主要财产类型包括了: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证券基金、理财合同、以及名贵收藏品等。其中不动产为主要财产类型,2023年占比高达99.78%,其次是银行存款,占比15.82%。

而在中青年群体中,主要财产类型为: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理财合同、证券基金、保险单、车辆等。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不动产在中青年人群遗嘱登记财产类型占比97.14%,其次是银行存款,占比35.54%。

由此可见,不论是中老年群体还是中青年群体,不动产仍然是遗嘱人的主要财产。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指出,老年人的主要家庭财产仍然以房产为主,房产不仅仅是家庭的一项主要财产,而且是老年人晚年得以安居生活的保障,通过遗嘱保护房产,对于老年权益保护、晚年幸福和家庭的平稳发展和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未婚者立遗嘱数量持续上涨

女性占比近70%

受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影响,越来越多人的婚姻观念发生转变。婚姻已经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未婚、不婚族逐渐增多。

据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未婚、不婚人群呈显著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077名未婚、不婚人群在中华遗嘱库登记并保管遗嘱。其中,女性订立遗嘱比例最高,达到69.86%,而男性占比仅为30.14%。

图片

图片来源:中华遗嘱库

数据显示,未婚、不婚人群订立遗嘱主要以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为主,整体占比分别为38.18%、46.56%。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也是未婚者中订立遗嘱的“主力军”。从职业分布来看,超过半数为企业高管与专业技术人员。

未婚、不婚人群订立遗嘱的主要原因,有44.63%是为了照顾父母,另有29.06%是为了防止财产下落不明。

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项目办主任陈凯认为,订立遗嘱的未婚者中女性占比高,与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有着直接关系。相较于男性,她们更注重自身财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更青睐于通过订立遗嘱确保财产得到合理处理与分配。对于高学历与企业高管等群体而言,他们拥有的资产可能较多,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也较强。他们寄希望于通过遗嘱这一方式,来确保自身的意愿得以实现。

图片

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项目办主任陈凯对《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3年度)进行数据解读。(图片来源:中华遗嘱库)

虚拟财产可以立遗嘱

北京、上海和广东数量最多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发展,虚拟财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订立遗嘱时,将虚拟财产纳入其中并进行合理分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至2023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162份、147份、129份,占到总数89%以上。

图片

图片来源:中华遗嘱库

微信账号、QQ、支付宝、游戏账号、多样化的虚拟货币等已经成了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对于虚拟财产如何保护,已成为关注度极高的问题。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3年初,90后网红博主小伊主动联系中华遗嘱库,拥有百万粉丝的她决定将自己账户内价值300万的虚拟财产留给父母继承,而自己百万粉丝的互联网账号则留给好友运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民法典》立法专家龙翼飞表示,根据《民法典》127条明确了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是公民的合法财产。因此,虚拟财产只要是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都可纳入遗嘱中处理,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来保护虚拟财产。 

广东中青年遗嘱量约占全国30%

主要规避财产下落不明等问题

在广东地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66460人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占全国总体量的22.62%。从2017至2023年间,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年龄总体以60至70岁之间为主,且比例逐年上升。

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7至2023 年,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的婚姻情况多数为已婚(一次婚姻)状况。其中,2023 年再婚人群所占比例相较于往年有一定数量的上升。

南都记者注意到,从2017年至2023年间,广东地区中青年订立遗嘱的数量达到了5388人,约占全国中青年立遗嘱总体量的29.04%,相较于北京地区的4117人,上海地区的4343人高出不少。

中华遗嘱库广东中心主任林锐在接受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青年的财富积累在不断增加,开始注重对自我财产的保护。此外,中青年群体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遗嘱是有效的法律工具。特别是当事人离世后,其他人不清楚银行卡、现金等财产摆放何处,容易出现丢失等情况,因此“大部分中青年群体主要想通过订立遗嘱来规避‘自己财产下落不明’的情况。”

图片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3年度)。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麦洁莹 实习生 周惠琪 廖敏菊

通讯员 周梦琳

数据来源:中华遗嘱库

编辑:麦洁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