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壹美美术馆,看朱金石用颜料构筑斑斓奇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4-03-22 14:26

从气势雄浑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到致密斑驳的《春眠主义者》《乞力马扎罗的雪》,再到往复反转、纵横游戏、明亮跳跃如音符的《西山的风》《音乐家周瑜》《杜甫塔》……这个展览预告了即将到来的西山春色,何其粗粝,何其明媚。

图片

2024年3月20日,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壹美美术馆承办的“朱金石:西山的风”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美术杂志副主编、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盛葳担纲策展。

作为中国最早进行抽象艺术和装置艺术工作的艺术家,朱金石始终以观念的觉知和审慎的思考站在当代艺术的前沿。他深入反思绘画与装置、东方与西方等议题,独创“厚绘画”的艺术形式,沉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展览开幕式由壹美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总策划路贝女士主持;展览策展人盛葳、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高名潞、艺术家朱金石分别致辞;最后,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许夏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图片

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许夏

许夏代表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向本次“朱金石:西山的风”展览的各方单位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向艺术家朱金石以及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和领导表示了由衷的感谢。最后,由许夏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图片

艺术家朱金石。

朱金石表示艺术家也经常需要批评家和理论家的指导。在艺术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问题上,高名潞曾以“不是之是”的深邃见地,给予了朱金石重要的冲击和启发。用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的路径去趋近答案,是一种东方式的智慧,与西方式“求证”的态度大相径庭。一方面,这体现了跨文化交流在相异中的互相补充、互相理解;另一方面,在面对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相遇而不解的情景时,引入这种矛盾转化的思想也深有裨益。在面对观众所提出的问题“艺术想表现什么?”“作品的名字是什么意思?”时,艺术家朱金石用了三十年时间,如今终于找到了答案。

图片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高名潞。

高名潞教授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朱金石艺术中的观念性。他指出,从星星画会开始,中国艺术家几代以来都在思考现当代艺术中的观念性问题,抽象艺术、现成品艺术等等都体现了这种探索,但观念需要与艺术家自身的语言相融、不易察觉,才是高明的观念。这是一种“体认”的思维方式,它本身十分日常、亲和,但又可以上升至非常宏大。朱金石的工作随着日常、随着自然,他在画布后面写笔记和文字,把材料当成是平等对话的朋友,这正是一种“体认”的人生的状态。中国当代艺术需要走出自己特点,既有源远流长的传统,还有艺术家自身的感受和对环境的反应,而此次展览“朱金石:西山的风”便是如此,为我们送来温暖的春天的风。

图片

美术史博士、美术杂志副主编、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本次展览策展人盛葳。

盛葳介绍了艺术家朱金石悠长的艺术历程,以及其艺术工作显著的学术研究价值。朱金石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极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重要艺术家,他的创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星星画会的前卫艺术,到二十余年德国生活期间的观念与装置艺术,再到“厚绘画”的艺术形式,经历了丰富的艺术的样式和观念的变化。厚绘画首先是纯粹物理意义上的“厚”,图像之外让我们意识到颜料本身物质性的在场;厚绘画还是观念上的“后”,它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观念艺术,只是恰巧以绘画的形式呈现。本次展览“西山的风”,梳理了朱金石艺术生涯中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的过程,既体现了其艺术境界的变化,又暗藏了此次展览的学术思路。

图片

壹美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总策划路贝。

壹美美术馆馆长路贝在致辞中,向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年是壹美美术馆成立的第五周年,作为开春以来的首个新展,“朱金石:西山的风”的成功举办既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一桩美事,也是对美术馆多年来的实力与沉淀的肯定与见证。壹美美术馆位于海淀西北部的硬科技创新中心,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美术馆一方面天然地具备着时代前沿的眼光,将艺术与当今社会精神文明所需相贯通,另一方面又保持着沉稳踏实的气质,润物细无声地为公众提供艺术教育和熏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壹美美术馆将继续坚守学术性的策展原则,以优秀的艺术案例来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就,在艺术史书写中发出清晰的声音,发挥美术馆在这个急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独特的影响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观展现场。

此次展览精选了朱金石新世纪以来的绘画与装置作品四十余件,划归为2000年代、2010年代、2020年代和装置空间四个部分,通过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年代史展陈观念,开放出一个展示和探讨其艺术的公共空间。美术馆中庭伫立的朱金石大型装置《杜甫塔》,崇高素白,令人仰视。

图片

展览现场 装置作品《杜甫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西山的风》是朱金石一件油画作品的名字,但又奇妙地揭示出其艺术生涯与北京西郊的密切关联。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星星画会”的成员,朱金石常在北京西郊的玉渊潭、卧佛寺等地写生。1986年,朱金石移居德国,此后在中德两国间穿梭,在比西山大得多、远得多的西方,接受全新的艺术给养。直到2010年,朱金石在北京西北郊的香堂村建立了新工作室,继续创作独特的“厚绘画”。

正如策展人盛葳所言:“在铁锹、泥瓦刀、锅铲等‘画笔’的合力下,泥一般的颜料们竞相占领画布,相互融合,又不断冲突。当平面不再能容纳时,它们就转向空中肆虐。当我们看到面对这些作品,既看到了‘颜料’,同时也看到了颜料所构筑的奇异景观……”“西山的风,既流淌着浪漫的诗意,也充满了现实的寓意。”

据悉,此次展览将于2024年3月9日至5月9日在壹美美术馆持续展出。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