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互促发展,2024年3月,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赞助,红线女艺术中心、澳门传播学会、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聆听·红线女——艺术体验展”在澳门历史文化建筑疯堂十号创意园拉开帷幕。
展览将传统文化与创新手段相结合,揭示蕴含其中的红线女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艺术坚守。以听为媒,与观众共同感受一代粤剧宗师红线女对粤剧的一往情深,继往开来的时代责任,更有她对人民深切的热爱。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艺术大师红线女与澳门拥有深厚的情缘,1939年春,红线女首次在澳门清平戏院登台,出演粤剧《六国大封相》中的提灯宫女。澳门是红线女开启粤剧艺术道路的起点,在这里许下她终生践行的承诺——“成戏又成人”,从此不断学习吸收、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她所创立的“红腔”和“红派”表演艺术代表着粤剧当代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
开幕现场,澳门演艺学院学生献唱红腔经典曲目《荔枝颂》。
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文化、旅游色彩最浓郁的城市之一,被赋予“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使命。此次展览能在澳门展出,既是将红线女“带”回梦开始的地方,展示她不忘初心的人生境遇,也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相亲的优势为前提,架接与澳门交流互促的文化之桥,探索联手传承推广粤剧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聆听·红线女——艺术体验展展厅。
首次展出红线女珍藏
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有粤剧的地方就能听到红线女的声音。”1951年,红线女参与创作并首唱了《一代天娇》主题曲,在唱腔上突破了原有的格局,传唱海内外的“红腔”始创于此。红线女曾说“人的价值在于永不疲倦地创造、永无止境地追求,我绝不言休。”她潜心研究粤剧前辈的歌唱艺术,吸收兄弟剧种、西洋美声唱法为己所用,还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观众可以在展览中看到红线女家藏千本的部分书籍、反复钻研的词曲谱、剧本等,她的成就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来自于她的胆识、勤奋、创新与热爱。
展览再现年幼红线女爱听留声机场景。
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始终如一条红线贯穿于她的一生,展览通过这条“红线”带领观众穿越时空,真实的复刻历史,重走初心路。如今很多人不知道红线女当年是香港名声显赫的影剧明星,在掌声中、聚光灯下她没有忘记“给观众带来美的艺术,这个美是真善美的美”。她放弃优渥的生活与名气,回到广州参与祖国戏曲事业的建设,她由衷“感到幸福”,这份热爱与幸福仍有力的传递给当下的观众。
聆听·红线女——艺术体验展现场,图为红线女大师穿过的戏服。
光影科技智慧赋能
此次展览将非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高清投影全方位打造沉浸式光影世界,将观众拉入延绵无尽的出塞大漠中。前有原创经典名作《昭君出塞》,后有改编自话剧的《昭君公主》,明明是不同的剧情发展,偏要设计同一场“出塞”,这就是红线女精神,这就是时代创新精神。
三维投影沉浸式体验昭君出塞大漠场景。
观众还可以欣赏到红线女不同时期的不同声腔,早期成名作、经典唱段一次听个够。此次展览再现了位于广州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的红线女家中一角,搭配生活场景记录和后辈采访,让澳门观众穿越时空感受红线女的坚守与寄望。
现场设有主题套章打卡。
“聆听·红线女——艺术体验展”
展期:即日起至4月15日
地点:澳门望德堂疯堂斜巷10号疯堂十号创意园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俞彤 通讯员 杨晟昕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