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生活中遇到小病小痛,人们往往会自行买药服用,但如果不注意正确的服用方法,不仅无法治病,还可能给人体带来更大的伤害。近日,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便接到一位因过量服药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患者,经过治疗,患者肾功能已恢复正常。
患者滥用止痛药
出现药物性肾病、慢性肾损伤
据了解,珠海市民张先生58岁,反复腰背部疼痛2年有余,一直自行到药店购买服用非处方止痛药,从一开始每月服用2-3片,到如今增加至每周1-2片。近期,张先生开始出现夜尿增多、乏力纳差等症状,并伴有轻微恶心和呕吐,随即到中大五院检查。
医院检查发现,张先生存在药物性肾病、慢性肾损伤,肌酐值为168umol/L(正常值为男性53-106umol/L,女性44-97umol/L)。经过医院规范治疗,张先生肾功能恢复正常,肌酐降至130umol/L,并维持稳定。
中大五院肾内科主任王成表示:“药物不是吃得越多疗效越好,药物性肾病正是因某些药物对肾脏直接或间接毒性损害,或者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肾脏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药物性肾病含尿少、水肿等症状
患者应切忌随意服药
据了解,药物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因药物种类和损伤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尿少、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等,伴有药物过敏的还可能出现皮疹、发热、腰痛等症状。
为什么肾脏容易发生药物性肾病?王成进一步介绍,肾脏血流量较为丰富,大量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随血液流到肾脏,对肾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同时,肾脏排泄物浓度高,肾小管对多种药物有分泌和重吸收作用,增加了药物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会;此外,肾小管细胞代谢活性高,在缺血、缺氧情况下,肾脏对药物的敏感性会增强。
那么,患者为了保护肾脏,是不是就不能吃药了?王成表示:“通常情况下,服药的获益肯定大于不服药所引起的危害。不是不能吃药,而是不要自行、随意吃药。”
药物性肾病易患人群与预防措施
一、药物性肾病易患人群
1.已经患各种肾脏病的患者:特别是肾功能不全者,或因其他慢性疾病需要同时联用多种药物的患者;
2.老年人和儿童: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儿童肾脏尚未发育,用药时需格外注意;
3.低蛋白血症人群:低蛋白血症使药物游离度增大,这样使药物更易达到中毒剂量;
4.易过敏人群:过敏体质或既往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容易出现过敏肾间质损害。
二、药物性肾病预防措施
1.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滥用药物,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2.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是否有适应症、是否存在禁忌症、是否过敏等;清楚药物用法用量;正确用药:服药时间、剂量、频次;看准有效期;
3.适当多饮水:促进药物从尿液排出;
4.定期查肾功能和尿常规:服用可能致肾损害药物时定期复查;
5.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用药过程如出现腰酸、腰痛,小便颜色变深、泡沫多而不散、尿量减少、颜面部、四肢浮肿等,立即到肾内科门诊就诊。
“珠海大健事” 栏目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课题组成员:张景淞 曾奎达 韦锐佳
编辑:王靖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珠海大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