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海公布首批营养健康指导试点工作单位名单,包括霸王茶姬、星巴克、奈雪的茶在内的三家品牌成为最早使用“营养选择”标识的一批现制茶饮、咖啡品牌。据悉,此次试行的“营养选择”标识,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参考国内外标准、考虑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人群饮料摄入情况,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非糖甜味剂、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分级从A到D级,其推荐程度递减。目前霸王茶姬已经在上海地区门店以及小程序点单上实行了“营养选择”标识;奈雪的茶在上海区域的RTD(即ready to drink)瓶装饮料已经上标,现制茶饮将在3月27日在奈雪点单小程序及门店内电子菜单上标。
饮料分级以评估项中的最低等级为准
此次上海公布的首批营养健康指导试点工作单位共14家,其中主打现制饮料的品牌仅包括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和星巴克。南都记者查阅上海疾控对“营养选择”标识的解释了解到,“营养选择”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分级标识分4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营养选择”全标识可用于饮料包装、点单程序、菜单等场景,放大的字母对应相应的等级。
(图源上海疾控)
由于需要参考的维度较多,上海疾控解释,一款饮料的“营养选择”分级要看它的“短板”。例如,某饮料的非乳源性糖含量为5.6g/100ml,因此非乳源性糖等级为C级;饱和脂肪含量为1.2g/100ml,因此饱和脂肪等级为B级;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g/100ml,等级为A级;不添加非糖甜味剂,非糖甜味剂等级为A级;最终,该饮料的总体评级为C级。
(图源上海疾控)
霸王茶姬上海线上线下全面“上标”
南都记者了解到,霸王茶姬从2月29日开始就已经在上海地区门店全面推行“营养选择”标识,门店旁的主题展板,吧台上的台卡也清晰地注明了“营养选择”标识的推行背景、市售饮料含糖量等科普信息。在点单台一侧,霸王茶姬对电子菜单和纸质菜单进行了全新升级,每款饮品前增加了对应的“营养选择”标识,方便消费者一目了然地进行点单选择。
另外,其小程序产品详情页进行了标识功能的全新适配。从霸王茶姬的线上小程序进入上海地区门店,消费者在产品详情页选择不同杯型、温度、糖度的选项后,系统会在右上角实时生成所选产品的具体分级。例如,中杯冷,不另外加糖的“酌红袍”获得A级,同样标准的“云中绿”也为A级,一杯中杯少糖的伯牙绝弦,被评为B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最早系统性落地“营养选择”标识的门店之一,霸王茶姬上海环球港店自1月底就已开始在门店落地标识展示,门店数据显示,A、B两类分级饮品的销量占比出现持续上涨,近七成的消费者在了解到“营养选择”标识的指引意义后,主动选择了A、B级饮品。
奈雪成为首个RTD瓶装饮料上标品牌
奈雪的茶方面则向南都记者透露,现阶段“营养选择”标识(试用)优先在上海区域试点推进,奈雪RTD瓶装饮料已经上标,瓶身可见标识等级,现制茶饮将在3月27日在奈雪点单小程序及门店内电子菜单上标 ,后续外卖平台上也计划上标。此次,奈雪的茶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第一批“上海市营养健康指导工作”试点单位,在行业内率先为现制鲜果茶标注“营养选择”标识,同时也是首个RTD产品上标“营养选择”的品牌。
据了解,去年8月起,应用于售卖场所的“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在上海嘉定、普陀、徐汇等区的部分商超及便利店试点,用于提示居民知晓过量摄入添加糖的健康危害,指导消费者优化消费选择,理性选择饮品。去年11月,《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开始施行,“鼓励含糖饮料、酒精饮料的销售者在有关商品的销售区域规范设置健康提示标识”。
上海市嘉定区疾控中心副主任马飞飞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用含糖饮料健康提示系列标识,可以为后续相关政策制定和干预方式创新提供实践依据,提升居民对含糖饮料过多摄入的健康危害意识,培育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赵唯佳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