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1岁老人颈部“拆弹”,广东专家成功切除巨大甲状腺肿物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4-03-28 14:53

81岁的李奶奶(化名)颈部长有肿物已经20余年了,同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日里,颈部的肿块似乎没有影响她的生活:她常常骑着摩托带外甥女玩,一口气还能爬三楼。因为不想麻烦子女照顾,李奶奶一直坚持不去医院就诊。然而,正是这表面下的“风平浪静”,让李奶奶一家忽视了疾病的风险。 

近日,李奶奶因突发呼吸困难,且病情严重、复杂,转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于肿物巨大,压迫气管,气管最狭窄处直径仅3毫米,为手术带来巨大风险。

图片

肿物压迫下气管只有3毫米,

一场小感冒都可能导致窒息

“3毫米的气管,一场小感冒都可能导致窒息。对于麻醉插管来说,更是极其困难的。”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支部书记、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徐向东教授介绍,李奶奶的颈部肿物巨大,压迫气管,气管明显狭窄,直径仅3毫米。不仅如此,李奶奶颈部的肿瘤还毗邻颈部大血管、颅底,极易损伤喉上、喉返神经、甲状旁腺,且术前穿刺肿物为恶性肿瘤,手术难度、风险巨大。

图片

颈部肿物巨大,压迫气管,气管明显狭窄,直径仅3毫米。

“肿物存在时间长、气管长期受压、狭窄,严重情况下,气管可能像一张薄纸一样。切除肿瘤后,很可能造成气管塌陷、窒息风险高。”徐向东表示,气管切开术能够临时为气管与外界建立一个通道,但也可能带来皮下气肿、感染、出血等风险。患者术后需带气管套管两周才可能拔除,气切后患者无法正常讲话,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老人家年龄太大了,在ICU里多住一天,就会多一天感染的可能。”而若不行气管切开,则术后可能气管塌陷,无法顺利拔除气管插管,需再次行气管切开手术。

最终,经术中徐教授仔细评估气管壁硬度等情况,并制定好后续多套应急预案,决定先试试不做气管切开,最大程度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若拔管后有呼吸困难就在复苏室气管切开

手术后,李奶奶被转移至麻醉复苏室内,由甲状腺外科徐向东教授,麻醉科黄文起教授、杨璐教授密切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及复苏情况,经充分评估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呼吸平顺。“就李奶奶的情况来看,术后直接拔管是有窒息风险的,但拔管可以让老人家恢复得更快一些。为了规避风险,我们几位专家一直在病床前密切观察。直到患者呼吸情况及血压、心率等全身情况均稳定后,我们才护送患者进入ICU监护治疗。”徐向东说。

李奶奶于ICU密切监护一夜后,全身情况稳定,转回普通病房。术后第一天,就能自行下床活动、正常进食,并且无声音嘶哑、手足麻木等不适。术后第三天,拔除伤口引流管,李奶奶顺利出院,且术后无并发症。后来,李奶奶一家还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图片

“手术非常顺利,患者出血量未超过20ml。手术的成功,来源于甲状腺外科、麻醉科、ICU团队的通力合作,来源于患者和患者家属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徐向东感慨。

关注甲状腺健康:

约2亿多人有甲状腺结节,

大部分为良性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攀升,公众对于甲状腺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在增加。根据2015-2017年间的研究数据,我国成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为20.73%,即约有2亿多人有甲状腺结节,女性发病显著高于男性,其中大部分是良性结节,定期随访即可。

据徐向东介绍,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判别。恶性结节包括原发性甲状腺癌、淋巴瘤和甲状腺转移癌等,其中只有原发性甲状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大部分甲状腺结节均为良性,也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当结节怀疑或明确是甲状腺癌,或是甲状腺肿带来压迫相关症状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那么,日常应当如何预防甲状腺结节呢?徐向东表示,最重要的是适当摄入碘。通过日常加碘盐的食用,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甲状腺结节的生成,有结节最重要是要定期超声检查,大都数不用手术。

此外,部分食物含有一些预防和促进甲状腺结节生成的元素,但一般需要大量食用才会产生效用。除非长期、大量食用,否则一般日常饮食不会对甲状腺结节的预防产生太大的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章智琦

编辑:王诗琪

2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