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键变量”到“最大增量”!广东超七成科创成果来自民企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3-29 00:25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出圈,“新型生产力”助力提升产业转型“质效”的热潮不断,广大科研院所、生产性服务机构与民营企业也在尝试探索“新质”合作模式。

3月26日,“七维协同 创新提质”创优行动启动仪式及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伙伴日活动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举行。此次活动由广东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指导,广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联合开启。活动汇聚了政府、产业、学术界、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服务机构及用户代表,共同探寻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精准对接、产业与科技双强互动的有效路径。

图片

“七维协同 创新提质”创优行动启动仪式及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伙伴日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活动现场,黄埔材料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和粤港澳大湾区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分别发布了在半导体及新材料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作为生产性服务机构代表分享了赋能企业发展的服务经验。芯聚能半导体、申威新材料、米奇化工、润埔新材料、飞雪芯材、埔慧科技等6家企业逐一进行路演,介绍了他们在半导体及新材料领域的相关项目进展、突出优势和发展需求。 

南都记者从广州市工商联获悉,“七维协同 创新提质”创优行动旨在搭建一个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平台。该活动计划每2个月举办一期,全年共举办6期,分别是1月——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场,3月——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新材料领域专场,5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专场,7月——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专场,9月——双碳、绿色环保与新能源领域专场和11月——美妆日化领域专场。 

南都记者在现场获悉,广东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经费、9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广东的民营经济仅占50%左右的GDP,却贡献了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

对此,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黄育振指出,广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是未来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广大科研院所、生产性服务机构与民营企业要加大合作对接,加快把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源自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则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那么,科技创新又该如何有效转化为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能?对此,南都记者现场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

孙志强认为,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促进先进制造业与数字智能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中,科技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在寻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适配自身发展的策略,以达到“先立后破”。“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应多维度发挥其科技创新的潜能。除了能够助推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同样还能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至关重要。”针对人才引进的“新质”策略,孙志强建议构建一个“人才池”,将各类高层次人才汇聚于此。根据各自的专业方向、发展场景、技术能力以及个人发展规划,将他们精准匹配至相应的企业中,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人才与企业互动网络,实现产业与人才的双赢发展。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张德威 通讯员 穗联宣

编辑:张德威,李竹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