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大省广东如何“挑大梁”?省长率团进京谈信心和底气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4-03-29 19:34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3月29日,国新办迎来第四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该场发布会主角是广东。过去两周,北京、浙江、上海已先后走上发布台前,回应中外媒体关切。

经济大省如何挑大梁、营商环境如何优化、高端制造业出口有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推动,发布会期间,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率团回应了中外媒体11个问题,一起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广东省发改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和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他们将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呈现给现场记者,用事实告诉外界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从哪来?

“我们将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干出‘好成绩’,全年交出优异答卷。”王伟中说。

图片

3月29日,国新办举行“坚定不移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新闻发布会。

谈经济大省挑大梁

抓住有利时机看准就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是要再增长5%左右。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如何扛起挑大梁?王伟中回答记者提问开头就直接表态,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必须真正挑起大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今年广东的目标是5%,对于这个目标,“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

谈到信心,王伟中介绍,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广东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狠抓项目投资,去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22.2%,已经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技改投资增长22.4%、增速创6年来新高。今年安排1万亿元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超过3200亿的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55个5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同时还储备了一大批的优质项目。在去年推动超93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超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今年再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图片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

“信心来自于活跃的市场、畅旺的人气。”王伟中强调,去年广东省的经营主体净增172.8万户、达到18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净增111万户,总量突破1000万户,企业780万户,占全国1/7。今年1-2月,新设的经营主体33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8.2万户、企业14.8万户。在粤实有人口超过1.5亿人,去年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950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今年春节期间广东接待游客7607万人次,增长68%,实现旅游收入694亿元,增长160%。今年1-2月,广东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工业增长10.6%,消费增长6.1%,投资增长4.3%、进出口增长24.9%。

“我们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王伟中说,在服务企业方面,去年广东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000亿元,今年还将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推出一批新的惠企政策,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今年中央部署了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此,王伟中提到,这非常符合广东的实际,广东既是制造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正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加大财税、金融、要素支持力度,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推进7大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开展汽车、家电产品、家装消费品等以旧换新,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谈大湾区建设

以不到全国0.6%国土面积,创造1/9经济总量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五周年,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在回应推动湾区建设问题时提到,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

图片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

张虎介绍,五年来,广东携手港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10.8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实体经济发展成色更足,广东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设全面推进,鹏城、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目前已经拥有7.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格力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二。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排在全国第一。

三是内联外通网络加速完善。广东高铁运营里程达2838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更加完善,港珠澳大桥建成运营,大湾区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年吞吐能力超过2.8亿人次,港口群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超8500万标箱。航线网络覆盖了全球主要城市和世界主要贸易港口。

四是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横琴分线管理运行平稳有序,今年3月1日正式运行。税收政策红利惠及粤澳两地;前海出台全国首部投资者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与香港开展金融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南沙已落地期货、航运、数据三大交易所,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揭牌运作;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起势良好。

五是市场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以及“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一批标志性事项落地实施。自“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单牌车已突破200万辆次。三地共同公布涵盖食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的“湾区标准”已经达到183项。

“接下来,我们将携手港澳积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张虎说。

谈高端制造业出口

与全球产业供应链一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于广东发展高端制造业有何计划,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答记者问介绍,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工厂。无论是衣食住行的传统产业、“上天入地”的新兴产业,还是想象无限的未来产业,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

图片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

近年来,广东制造业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涂高坤提到,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制造业是广东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202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7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7%,加上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过6成。

“今年1-2月,广东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稳中向好的态势是明显的。”他强调,广东是外资外贸大省,与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一直以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东的货物进出口额中95%属于制造业产品;2023年制造业产品出口接近人民币5.4万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占三分之二;今年1-2月,制造业产品出口8780亿元,同比增长27.2%。广东制造业通过与众多国外合作伙伴协同共赢,为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涂高坤还提到,广东拥有包括新型储能在内的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接下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以产业集群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支持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5大未来产业全面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制造业,引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点”延伸成“链”、拓展到“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形成绿色生产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致力于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高效益、高质量的制造业领域顺畅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我们愿意继续与合作伙伴一道,为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机会和选择。”涂高坤说。

谈营商环境优化

落实落细深圳、横琴、南沙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关于如何优化广东营商环境,张虎在发布会上回应表示,广东将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进一步落实落细深圳、横琴、南沙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并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对经营主体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根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广东连续4年荣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五年全国领先。目前为止,全省的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800万户,其中企业780万户,占全国的1/7。

下一步,广东将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着力优化“四个环境”,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第一,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广东将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进一步落实落细深圳、横琴、南沙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在生物医药、教育文化、绿色低碳等领域和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率先有序放宽市场准入。

第二,营造规范便捷、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推出“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已经达到94.07%,“零跑动”率92.63%。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推出更多便利政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第三,营造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快研究出台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对经营主体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第四,营造循环畅通、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

谈创新成果转化

使企业成科技创新“阅卷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话语权

广东是国家创新高地,也是经营主体大省,广东如何引导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成果转化?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表示,大湾区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五年以来,广东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鲜明地体现为“4个90%”,也就是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新形势下,广东将继续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推动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向生态主导型和平台引领型企业转变,培育一批创新链“链主”企业,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孵化一批“新物种”企业,形成上下游紧密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好格局。

图片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

艾学峰介绍,为此,要在政府创新决策中让企业多参与。健全需求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完善与科技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话语权。

具体来讲,要在政府创新决策中让企业多参与,要使创新资源配置向企业多倾斜,要在核心技术攻关中让企业挑大梁,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给企业多赋能,要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使创新企业受激励。

采写:南都记者潘珊菊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高质量发展,各省“拼经济”如何出招?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