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作者齐邦媛去世,享年100岁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4-03-29 23:34

据媒体报道,《巨流河》作者齐邦媛于3月28日凌晨1时去世,享年100岁。

图片

《巨流河》作者齐邦媛

齐邦媛1924年2月19日生于辽宁铁岭,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1947年到中国台湾,1968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出版文学评论多种,对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贡献。

图片

齐邦媛于80岁时完成了自传《巨流河》。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作者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齐邦媛说:“这是一个文学作品,我用诗的真理来讲它。”

2010年,齐邦媛凭借《巨流河》斩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殊荣。颁奖词称:“《巨流河》既实录个人命运,又深思国恨家愁。淡笔抒情,怅然悲史,那殉国者的鲜血,流亡者的热泪,回不去的故乡,连同沉潜于少女心中长达七十年的恋慕与柔情,历经岁月的风霜,已从灿烂归于平实,从时代的主题退隐成了记忆的残片。齐邦媛本着史家的诚恳,作家的生命关怀,以文立心,目击成诗。一个乱离之人的心痛或许渐行渐远,但绵延在巨流河与哑口海之间细小的情爱、无法割舍的挂怀,以及作者对文学安妥心灵之力量的张扬,使得这种绵密、整洁的叙述,成了二○一○年度海峡两岸共同珍视的浊世清音。”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