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新打卡点!广州万顷沙“渔舟唱晚”预计5月阶段性开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3-30 13:22
图片

“花城最美是南沙,美在彩虹桥,美在万顷沙……”一首《同心圆》火遍大湾区,也让更多人好奇:地处广州南沙最南端的万顷沙到底有多美?

自2023年,万顷沙镇为落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倾心打造“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以“南有嘉鱼”为策划定位,结合十四涌独有的“渔港产业、水乡空间、绿色生态”资源禀赋,打造“嘉鱼汇、疍家风、水乡里”三大主题场景,展现农耕文化和民俗内涵,以文化为产业注入灵魂,建设大湾区又一网红打卡地。

据悉,该项目将于今年9月实现交付,正式对外开放,其中部分项目将于5月提前完成建设并对公众开放。(打卡攻略:广州过年拿好这份攻略,一站式沉浸打卡岭南水乡与滨海湿地

图片

嘉鱼汇·活力码头效果图。

每一段都有不同乡土风貌气象

从活力码头乘坐当地渔船,沿着一涌两岸,可沉浸式体验传统的渔家生活,品味独特的海渔文化。

在红港村,渔民张彩英将自家渔船改成了游船,成为十四涌一道流动风景线,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体验最美的渔村风情。“自从镇政府启动示范带项目启动以来,游船的生意有了很大起色,去年国庆节生意很好,码头上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张彩英说。

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广州市“新乡村示范带+”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围绕水乡风情、渔村海韵、疍家文化等岭南特色,规划打造集文化体验、教育科普研学、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于一体,又是对外交流合作和滨海运动休闲聚集地的“农科旅商文深度融合”新乡村示范带。

根据规划,“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每一段都有不同的乡土风貌、精神气象。在推进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最大程度尊重农村发展的原貌,“量身定制”出了乐耕田园和江畔绿洲,整齐划一的田间果园、露营草地、农耕研学园、特色民宿错落分布沿线,目前这里已具备承办音乐节、户外婚礼、篝火晚会等多样化活动的功能。

不仅如此,沿途的水果采摘园、十四涌水产中心特色子项目即将交付投用,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南沙湿地景区、广州南沙水鸟世界生态园等知名景点,将实现水上交通特色营造。沿线十大景点串珠成链后,这条体验岭南水乡、品味疍家文化、品尝粤味食材的新线路,让万顷沙镇变成远近闻名的“绿富美”。

据悉,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300米水岸迎客厅文旅中心建筑及景观改造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岸线特色营造建筑及景观改造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筑及景观改造工程、十四涌活力码头改造工程、集中式船港提升工程、示范带1.0现状场地景观提升工程、全域视觉系统安装工程、交通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水岸整治工程。

图片

疍家风·水乡台院效果图。

打造水乡特色“振兴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万顷沙镇水网密布、河塘众多,湿地生态特征显著,“渔舟唱晚”项目示范带中涉及的村落大多以打渔、养鱼为生,项目深入挖掘渔村多元价值,为万顷沙打造出专属“渔特产”,并带动周边果农产品升级,莲藕、一点红番薯、珍珠番石榴、番木瓜、香蕉等果品供销港澳市场。

除了“文旅+农业”模式,该项目还将以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为起点,施工单位联合设计院共同出谋划策,形成“运营前置-规划引领-项目实施”的工作框架,让更多渔村走上发展新路,焕发渔村“万物生长”。

根据不同村落的具体情况,“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项目分类确定建设模式,施行“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位于十四涌灵新大道西侧的“水岸迎客厅”是一条具有水乡特色的步行街区。这里昔日小摊贩无序经营,道路拥堵,房屋面貌不佳,沿岸河道积淤、通行不畅。经过精心设计改造,昔日的旧房修缮一新,一批具有水乡特色的建筑坐落两岸,道路宽敞平坦,河涌清淤通畅,水岸两侧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项目不仅拉动渔业、农业、文旅融合与转化,也能助力文化传承,是南沙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更是对当地文化和产业的全面升级。

随着今年上半年项目将迎来阶段性完工,万顷沙有望成为大湾区新兴的热门网红打卡地。“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项目将丰厚传统民俗文化与建设理念有机融合,让一个个风物相似的美丽渔村有了鲜明的个性,在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做文章,既为当地渔民创富增收带来新机遇,也为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开辟新路径。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罗瑞娴 徐朋

编辑:莫郅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