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适老难题又有创新生态体系。3月30日,中国平安携手联盟伙伴正式发布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并联合公益合作伙伴推出"橙暖遐龄"公益计划,助推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提速。
就在前一天,3月29日,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刚刚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平安将持续构建具有特色的管理式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用制定标准、集中采购、监督服务来实现高性价比,建设强大的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用专业让老年人更幸福。
一个微妙的信号是,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就在不久前平安将"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双轮驱动战略更新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显著突出养老板块的战略要义。
居家安全享老服务体系首次亮相
在今天的"住联体"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联合多位合作伙伴共同组建"平安管家安全享老服务联盟"。
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李斗解读"住联体"模式
那么,何谓"住联体"模式和价值内涵?又如何打造联盟生态?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李斗介绍,"住联体"可以概括为一套居家安全享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一项专业的团体标准,一套便捷的评估体系,一个优质的服务联盟,以及一个智能的服务生态,以帮助满足长者居家安全需求。在这套体系下,平安居家养老联合知名校企组建服务联盟,自主研发居家环境安全评估系统,匠心推出"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其中,"5"是指通过五分钟自主评估,快速发现老人居家安全隐患和需求;"7"就是整合联盟资源,针对性地提供七大空间智能适老化改造;"3"就是通过三位一体的管家,实现服务全流程跟进、风险全天候监测。
"平安联合产学研全新打造‘住联体’模式,希望帮助广大长者切实改善居家生活环境,在普及居家环境安全意识的同时,让适老化改造这一门槛很高的服务变得更加普惠省心。"李斗表示,平安管家将延续联盟体优势,加速完成"乐联体""医联体"的构建,形成"医、住、护、乐"四联体。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平安开始启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构建。截至目前,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平安管家服务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住联体"团体标准方面,平安联合清华大学周燕珉教授团队和行业专家等打造《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指南》,为全屋七大空间提供评估与改造指导。
政协委员:企业应积极参与适老改造标准制定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在9073养老格局下,居家养老是我国超过90%老年人的现实选择。但是,当前长者居家环境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如何使居家环境变得更适老、更安全,成为长者提升居家养老生活质量的破题关键。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近年来我国围绕老年群体出台了多项政策。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及要"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相继印发,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2023年发布的《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导手册》,旨在帮助老年人提高居家适老化改造意识,提升行业居家适老化改造技术水平。
上述指导意见和标准,为培育和发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领域提供了政策土壤。据记者观察,居家适老化改造是预防老年人跌倒、保持甚至促进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但是,有业内提醒,适老化供给普及度较低、社会认知尚未形成、市场化程度不足等现实情况仍然存在,亟需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形成合力,破解养老难题、实现高质量养老。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是养老领域的长期研究者。会上,孙洁呼吁企业积极参与并推动相关品质适老改造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规范性,有利于适老化改造行业形成统一标准,降低购买难度和门槛,同时有利于提升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影响力。
直面居家养老之问,中国平安联合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深圳市平安公益基金会推出"橙暖遐龄"公益计划。据悉,该计划将面向广大老年群体,捐赠30万份线上居家环境安全评估方案、2000份防跌倒服务包、1000场进社区公益讲座,致力于普及住家环境安全知识、降低老人居家风险,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
据记者观察,构筑养老金融生态,是业界共同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应有之义。对此,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安居家养老在平台建设、客户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下一步将在输出行业标准方面持续发力,深化"保险+居家养老"模式探索,协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编辑: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