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国际著名艺术家杉本博司中国首个重要机构个展——“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揭幕。
作为这位世界级艺术家50年艺术生涯于中国的全景式展现,本次展览以11个系列,127件作品对杉本博司自1974年至今的创作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与考察,展出从其最早期创作、到享誉国际的“海景”“剧场”“放电场”“肖像”等系列,以及最新完成且首次公开亮相的暗室书法作品,杉本博司带领的建筑事务所——新素材研究所特别担任本次展览的展陈设计。
关于此次展览,杉本博司坦言:“此次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的美术馆中展出,最高兴之处莫过于能让我的作品和我不曾想象过的观众相遇。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够鼓舞我的事。”
UCCA馆长田霏宇表示:“UCCA很荣幸能为中国观众呈现世界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创新精神和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杉本博司的回顾展,将其独特的审美感知与卓越的技巧带给最广泛的观众,并以此为契机,激发持久的文化对话。”
杉本博司在展厅(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杉本博司于1970年代在纽约开启艺术生涯,他的作品,尤其是精妙的大画幅胶片摄影,重塑了人们对摄影这一“时间媒介”的理解。彼时,摄影术的发展不过100余年,是否可作为艺术媒介的争论也才刚结束,纪实摄影成为当时广泛接受的摄影艺术类型,此时来自东方的杉本博司开始思考如何在东亚传统文化、当代艺术与摄影技术之间找寻自己的立足点。1976年,在参观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时,杉本博司受透视画的启发,创作了本次展出的“透视画馆”最早期的作品。他用老式大画幅相机拍摄博物馆内的人造景观,同时将作为背景的博物馆环境剔除,使用黑白胶片,通过光线调整和长时间曝光,最终创造出几近真假难辨的自然情景。杉本博司以其所谓的“用摄影作为媒介背叛摄影”的方式,将摄影从传统认知中用以记录现实的工具,转化为重构世界的创作媒介,展现了摄影作为纪实而又虚构媒介的多义性,挑战了我们对媒介的基本认知,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历史、时间和存在本身的感知。
“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展览现场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诗。
自此,杉本博司确立了其独树一帜,并于此后愈发趋于完善的美学特征与创作理念:观念先行,用大画幅相机与胶片进行拍摄,并不断深入探索19世纪以来诸如实景模型、蜡像和建筑等摄影主题和实践。在此过程中,他的创作对与媒介密不可分的时间、空间和光线的概念进行了拓展与重排。而此后无论是“剧场”系列中压缩时间的长曝光技术,还是犹如跨越时空的“肖像”系列,对时间的思考始终贯穿于杉本博司的创作之中——艺术家将其对当下、过往与未来的全部思索都凝聚在设定好的曝光时间之中。
展览中文标题“无尽的刹那”暗含与杉本博司创作呼应的三重意指。首先,“无尽”与“刹那”作为含义相对的词汇,在时间横轴上分别代指两种极端,二者通常不会并用描述同一事物,但在杉本博司的作品中,原本矛盾的两极却得以巧妙地融合;其次,作为描述时间的词语,指涉其所使用的摄影技术,如长曝光对时间“无尽”的压缩与相机定格的“刹那”瞬间;最后,“刹那”作为梵文音译词,随着唐代佛经翻译运动被译成汉语,暗指艺术家对历史中的文化流动性与东亚佛教文化的一贯关注。
“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展览现场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诗。
据悉,“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由伦敦海沃德美术馆与UCCA联合呈现,并将巡展至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伦敦站由海沃德美术馆馆长拉尔夫·鲁格夫策划,北京站由UCCA策展人张南昭策划。
展览将持续至6月23日。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