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黎秀敏 区域经济发展提速升级、城乡面貌焕发新活力、绿意盎然绘就新画卷……自省市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惠阳区便以“头号力度”扎实推进,展现出“一年开好局起好步”的崭新气象。在此过程中,惠阳区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以高标准推进“1+2+3”(1个首批省级典型镇、2个市级培育典型镇、3个重点提升镇街)和“7+13+5”(7个首批省级典型村、13个拟培育省级典型村、5个重点提升村)的典型镇村培育工作。这些典型镇村自树标杆,示范引领促全域发展,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发展能级。
推进园区建设
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3月1日,惠阳区召开“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区委书记谭星海明确指出,应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地推动城乡面貌焕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奋力打造“百千万工程”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
县域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主战场”。在推动县域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惠阳区积极实施“百千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3月21日,该区在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了30宗项目的集中动工、竣工仪式,这些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130亿元,为惠阳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惠阳区以园区建设为引擎,加速推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和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千亿级产业平台的建设,使其成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点。为确保产业用地和工业标准厂房的招商工作高效进行,该区积极开展规划修编、土地整理、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努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此外,惠阳区还致力于发展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差异性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培育典型镇村
提升全区镇村发展水平
漫步圩镇,映入眼帘的已是焕然一新的景象。附近的居民赵大妈深切感受到了这里短短数月间的巨大变化:“营业招牌整齐划一,规范有序;老旧围墙经过精心修缮,焕发新生;车辆停放有序,路面整洁宽敞……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美丽圩镇建设的推动下,显得和谐而充满生机。”
新圩镇作为首批省级典型镇之一,以高效、高标准的姿态,全力投入打造省级典型镇的各项工作中。如壮大主导产业集群,探索推进与深圳坪地共建国际“低碳产业”产业园;聚焦城镇品质,做优“生活圈”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全方位提升镇域综合实力……该镇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实现了中心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服务功能有效提升,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也在快速推进,为区域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东明村,作为省“百千万工程”的首批典型村,同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依托农业公园和现有园区的优势,正规划建设“麒麟大地·和美乡野”项目,旨在从增收致富、塑造新村貌、构建幸福生活圈等七大方面发力,努力打造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样板村。
奋勇争先,以“典”带面,强镇兴村。在镇村建设层面,惠阳区坚决贯彻“抓两头促中间”的发展策略,通过精心培育新圩镇和东明村这些典型镇村,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激发整个区域的“镇能量”,更好推动全区镇村的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为激发镇村发展潜力,惠阳区系统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致力于打造独具“惠阳味道”的高辨识度生态美丽城镇。同时,该区立足各镇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精准定位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落实“一镇一规划”“一镇一方案”,为镇村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此外,惠阳区还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升农村整体形象,为镇村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绿”为笔
描绘美丽乡村崭新画卷
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征程中,惠阳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行走在秋长街道的乡间小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翠绿的树木和一片片繁茂的草地。春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绿色的故事。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让人心旷神怡。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村民们也感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实惠,呼吸着更加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更加宜居的环境。今年截至3月,秋长街道已顺利完成种植树苗8545株、铺植草皮3560平方米的工作,以“绿”为笔,精心描绘出美丽乡村的崭新画卷。
惠阳区高度重视提升绿美品质,强化绿色发展要素保障。通过深化区、镇、村三级林长联动机制,该区成功完成了林分优化和森林抚育任务,不仅保护了森林资源,也提升了林地的生态功能。同时,惠阳区致力于打造特色主题林和义务植树基地,通过举办植树活动,激发广大市民参与绿化的热情,共同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此外,惠阳区还加大了生态公园和口袋公园的建设力度,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截至今年3月,全区县镇村绿化工作已种植苗木16.63万株,其中乔木5.84万株、灌木10.79万株,草皮铺植面积达21.4万平方米。这些举措实现了见缝插绿、应种尽种,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绿化品质,让美丽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未来,惠阳区将继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措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构建美丽宜居新乡村作出积极贡献。
目标
2025年达到省级典型镇标准
惠阳区将充分利用地域特色,积极推进镇村建设,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策略,高标准推进“1+2+3”(1个首批省级典型镇、2个市级培育典型镇、3个重点提升镇街)和“7+13+5”(7个首批省级典型村、13个拟培育省级典型村、5个重点提升村)计划,培育典型镇村,以示范效应提升全区镇村发展水平。力争年内使新圩镇达到达到省级典型镇先进水平,镇隆、平潭镇达到省级典型镇标准;推进三和、沙田、良井等镇街的人居环境整治,2024年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目标任务,2025年全部达到省级典型镇标准;7个首批省级典型村打造成为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特色精品村”;13个拟培育省级典型村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新乡村治理、发展乡村产业等方面做出示范,2024年全部达到省级典型村标准;5个重点提升村开展“脏乱差”整治,全面提升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田灌排沟渠、水塘清淤等工作,2024年全部建成“美丽宜居村”,2025 年全部达到省级典型村标准。
惠阳区“百千万工程”“7+13+5”村名单
首批7个省级培育典型村
平潭镇新圩村、秋长街道周田村、镇隆镇高田村、良井镇黄洞村、沙田镇东明村、新圩镇长布村、永湖镇凤咀村
13个拟培育省级典型村
良井镇矮光村、平潭镇鹤湖村、秋长街道官山村、三和街道全坑村、沙田镇东澳村、新圩镇花果村、永湖镇彩二村、镇隆镇大光村 沙田镇金桔村、镇隆镇长龙村、永湖镇乌坭埔村、良井镇大白村、平潭镇川龙村
5个重点提升村
良井镇时化村、平潭镇鹊地村、秋长街道茶园村、永湖镇彩一村、镇隆镇陂塘角村
编辑:黎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