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价持续高开高走,4月2日10点,国际金价报2239美元/盎司。国内黄金也同样走高,首饰金逼近700元/克,周大福等品牌价格为693元/克,中国黄金价格最低为647元/克。
金价“暴走”的同时,金店被爆“走了”。
近日,中国黄金门店疑似跑路导致多位消费者“托管”的数千万元黄金无法取回,引发关注。4月1日傍晚,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相关负责人已被刑事羁押,并决定先行对有关消费者进行垫付。不过,如何认定消费者的损失、以什么样的标准垫付及何时能完成垫付,仍是未知数。
南都资料图
消失的3000万元黄金
近日,央视报道了“中国黄金北京概念店”疑似关店跑路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80多位消费者在该门店办理了黄金托管业务,总价值超过3000万元的黄金随之消失。
据报道,此前,北京消费者王鑫民收到中国黄金北京概念店店员的消息称,该店铺要关店了。这家于2009年正式在北京双井富力广场开业的“中国黄金”门店,被称为“中国黄金概念店”。可查公开资料显示,这家门店两层共3000平方米的面积,创下了当时北京单店面积之最。
黄金托管是指个人或机构将自己持有的黄金交由金融机构进行保管。国家的多项管理通知明确,涉及黄金的多项业务一般限金融机构发起设立。
公开资料中曾这样描述“中国黄金”的托管业务:“买了金条不带回家,放在黄金公司,每克能便宜5元,‘中国黄金’创新的这项业务能让投资者一年赚到大约2.4%的回报。”可以理解为“黄金银行”,消费者存金条,能拿利息。
消费者手中的宣传单。
据消费者提供的一张该门店投资金条宣传单显示,金条规格从1.25克至1000克不等,买得越多手续费越低,如果选择一年期托管业务,还赠送所购金条重量2.5%的纯金赠品。王鑫民说,这些年,他陆续买了12千克的金条。
突然关张的门店不止这一家,北京市海淀区华懋商厦内“山东黄金”柜台的消费者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某位女士的母亲自2019年首次在该柜台购入金条后,不仅每年续约,还把在建设银行购入的1000克投资金条也存放在该门店托管,总托管黄金金额大约为90万元。该女士表示,托管第一年签了约,后来就再也没签过了。
泛滥的加盟店
在事后与消费者的多次沟通中,中国黄金方面表示,北京双井富力广场开业的“中国黄金”门店为加盟店而非直营店,公司未授权相关门店开展托管服务,他们愿意报警协助调查,但没有法律依据支持由“中国黄金”方面直接承担消费者损失。
中国黄金概念店关店之后,多位跟王鑫民有同样遭遇的消费者与中国黄金方面进行了多次沟通。王鑫民的女儿王淼(化名)称,对方认可这家店是他们的加盟店,但表示不允许该店开展这样的托管业务。
消费者们回忆,这家门店没有在任何地方标注过“加盟店”字样,此外,涉事的“中国黄金概念店”微信公众号上曾明确提到过托管业务。王淼质疑,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在十多年间没有对加盟商尽到监管责任。
另据南都此前报道,加盟店在中国黄金开设的零售门店中占据着极高的比例。
从中国黄金2022年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末,中国黄金的零售门店共开设了3642家,其中直营门店数量是105家,其余3547家均为加盟店,加盟店数量占比高达97.1%。2022年全年,中国黄金零售店中,新增加的加盟门店和直营门店数量分别为325家、21家,同期该公司关闭的加盟门店和直营门店数量分别为424家、7家。
可以看到,加盟模式是中国黄金的零售店模式之一。不过,这并非中国黄金独有,而是国内黄金珠宝首饰品牌常见的经营模式。从国内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来看,品牌商们主要还是通过加盟商在全国大范围铺设门店,用以拓展渠道和抢占市场份额。
“在老百姓看来,特许经营的加盟商和总店整齐划一,实际上并不能够识别背后的法律关系。”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司法实践中,消费者往往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把总部或者品牌授权方按照共同被告的方式进行起诉。由于加盟商也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双方并不具有隶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往往要求第三人(消费者)善意且没有过错,而这个案件中需要进一步调查和了解细节才能得出结论。
此前多地监管部门曾发布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预警黄金托管骗局,提醒民众在投资黄金托管产品前,务必查证相关机构是否具备发行或代销资质,以免掉入非法集资陷阱,造成财产损失。
未知的垫付标准
4月1日,“中国黄金”发布公告表示:北京富力广场店为特许经营加盟商北京三鼎原黄金珠宝有限公司运营,其违规擅自开展所谓的“金条无忧预订”业务,并于2023年12月27日私自停止经营活动,无法兑付消费者已购买的产品,造成恶劣影响。三鼎原实际控制人杨某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羁押,进入司法程序。
“中国黄金”表示,公司将充分了解消费者合法诉求,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案件侦办,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决定先行对有关消费者进行垫付,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黄金”公众号截图。
公告发布后,有媒体联系了王淼。她表示,多位遇到类似情况的消费者已经注意到这一消息,截至上述媒体发稿,未有“中国黄金”方面的工作人员与其取得联系。
值得留意的是,由于涉及的黄金托管时间长、数量多,该门店的运营主体疑似出现过变更,因此,“中国黄金”方面将如何认定消费者的损失、以什么样的标准垫付及何时能完成垫付,仍是未知数。
目前,消费者正在就公告内容进行讨论,商量合理诉求,希望与“中国黄金”方面进一步协商,争取达成一致。
多位消费者提供的发票、收据、销售单等凭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黄金”加盟店主体频繁更换的现实。
整合:李芷琪
来源:央视新闻、南方+等
编辑:李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