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潘珊菊 发自北京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如何推动京津“双城记”以及拓展三地合作广度和深度?4月3日,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下一步天津将围绕城市群建设,深化三地间公共服务“软联通”的举措,强化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商旅、交通等领域合作,提出更多“同事同标”事项,让同城化效应更加便利服务三地人员生产生活往来。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
“现在每天有七八万人乘坐京津城际高铁往来两地,天津居住、北京工作、商务往来、周末休闲度假的群体都在不断增加。”张工说,十年来三地协同发展的共识在加深,这不仅体现在政府间,实际上市场层面、企业层面的共识也在不断深化。同时,京津同城化的效应也在不断显现,高速、高铁压缩了时空距离,人员往来的便利深刻带动了各方面合作。
南都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中海油、中石化、中国电科、中国联通、国家能源集团等一批央企都在天津拓展布局。与此同时,天开园和中关村,北京、天津、河北之间的园区间、企业间、科技服务间的互动赋能在不断增加,像中国医学科学院、360、联想、中关村硬创空间等,都在加大在天津的拓展合作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共服务上,三地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公共教育合作深化、社保卡“一卡通”等举措都极大方便三地群众,也助推了同城化效应。
张工介绍,下一步,在拓展三地合作上,我们将在走深走实上下功夫,主动服务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城市群建设,深化三地间公共服务“软联通”的举措,强化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商旅、交通等领域合作,提出更多“同事同标”事项,让同城化效应更加便利地服务三地人员生产生活往来。
二是在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融合发展上,更加重视和培育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市场化科技服务在成果转化上的独特作用,做好科技服务业的“大协同”。
三是在主动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程中,更加注重市场化配置引育资源要素,政府的宏观规划引导已经十分明确、深入人心,下一步就是市场化资源的跟进要特别重视,特别是依托自身科教资源、滨海新区政策空间承载,以及天津自身公共服务、综合成本等优势,在市场化配置资源和利益共享机制、激励成果转化、搭建市场化产业配套平台上持续下功夫。
四是发挥好天津港北方航运枢纽的作用,在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进程中,着力培育提升航运服务功能,拓展与区域内产业适配的国内外航线,优化智慧海关通关能力,用好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政策,加大制度型开放。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高质量发展,各省“拼经济”如何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