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提升,兴业民生平安信用卡不良率居前三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4-04-07 22:09
图片

信用卡“减量”已成常态?随着多家上市银行2023年度业绩报告的发布,“信用卡业务”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南都·湾财社记者根据13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中有关信用卡业务的数据和披露情况分析发现,部分银行发卡量下降、不良率走高,告别高速发展阶段。 其中,在11家上市银行中,有6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信用卡不良率前三位是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投诉占比居前三的银行为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

信用卡业务进入新阶段

2家银行累计发卡量同比下降

过去一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在经历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3月28日,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四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7亿张,环比下降1.51%,较上年同比下降3.89%;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4张。此外,信用卡风险有所增高,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81.35亿元,环比增长4.69%,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3%。这一变化也反映了市场从快速发展到逐渐成熟的过渡趋势。

图片

13家银行2023年度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南都·湾财社制图)

从累计发卡量变动幅度来看,工商银行及建设银行2023年度累计发卡量较2022年度有显著缩减。其中,工商银行2023年年度累计发卡量1.53亿张,同比下降7.27%,降幅最大,这也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下降;建设银行2023累计发卡量从2022年度的1.4亿张,下降5.71%至2023年度的1.32亿张次之。

此外,除上述两家银行外,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及浙商银行2023年度累计发卡量皆有所上涨,分别同比上升4.22%、8.37%、6.45%、7.68%及7.45%。

在2023年累计发卡量的绝对数额方面,虽工行同比下降幅度最大,但累计发卡量仍在已公布数据的7家银行中居首位。中国银行次之,2023年度累计发卡量达14410.19万张,建设银行排名第三,累计发卡量达1.32万张。

除此之外,从其他统计口径上来看,值得关注的还有六大行之一的邮储银行。邮储银行2023年报中披露的有关信用卡业务的信息表示,2023年度新增发卡756.88万张,结存卡量由2022年末的4282.33万张下滑至2023年度的4239.94万张,虽其数额远不如其他六大行,但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于2021年5月成立信用卡中心。

此外,交通银行境内银行机构信用卡在册卡量由上年末的7450.83万张下滑至2023年末的7132.42万张,同比下降4.27%。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2023年度信用卡流通卡9711.81万张,较上年末下降5.44%,流通户6,974.04万户,较上年末下降0.37%。对此,在年报中,招商银行解释道:主要是本公司更注重高质量获客,新户获取规模有所下降。中信银行2023年度累计发卡量有所上升,从2022年度的10659.83万张上涨至11552.06万张,同比上升8.37%;但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为27159.95亿元,同比下降2.73%,这也直接导致其信用卡业务的收入下滑,据年报显示,2023中信银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594.21亿元,同比下降0.67%。

信用卡资产质量承压

6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

过去一年,对于部分银行来说,信用卡资产质量及风险情况同样承压。

图片

11家银行2023年度信用卡资产质量情况。(南都·湾财社制图)

从2023年度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的数据上看,在国有行中,工商银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由2022年末的1.83%上升至2023年末的2.45%,上升0.62个百分点;建设银行的2023年度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1.66%,上升0.2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金额达165.41亿元;农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4%,上升了0.17个百分点,个人卡不良透支金额为98.08亿元。

此外,民生银行则在信用卡资产质量方面面临更大挑战。2023年度民生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2.98%,比上年末上升0.31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贷款总额145.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85亿元;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2.77%,同比上升0.09个百分点。

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为131.98亿元,同比增长26.78亿元;信用卡不良率为2.53%,较前一年上升0.47个百分点,远高于个人贷款整体的不良率。在2019年-2022年,该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为1.74%、2.38%、1.83%、2.06%,加上2023年,信用卡不良率已经持续两年上升。

此外,招商银行2023年度信用卡贷款不良率虽变化幅度不大,为1.75%,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但其不良生成额较上年增长18.88亿元,达387.1亿元。对于信用卡业务,招商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基于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阶段本公司将审慎安排各项策略部署,持续优化客群结构和资产组合策略,因地施策协调区域业务发展,探索重构新形势下风险与增长的平衡,持续推动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

信用卡投诉为“重灾区”

除面临信用卡业绩带来的挑战外,信用卡投诉问题同样不可小觑。要问当前银行哪块业务投诉占比最高?在11家银行披露的年报中的数据中,皆指向信用卡业务。

图片

13家银行2023年度信用卡投诉情况(南都·湾财社制图)

如上述图表可见,除两家未公布具体数据的银行外,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及农业银行在年表中指出,在全年投诉事件中,主要涉及的业务集中在银行卡或个人贷款领域,剩余7家银行皆公布了信用卡业务在全年度投诉总量中的占比。

其中,在公布具体数据的7家银行中,投诉占比最高的为兴业银行,兴业银行2023年报中显示,从消费者投诉业务领域来看,信用卡业务投诉303,096件,占比85.02%;从消费者投诉原因来看,主要包括因债务催收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诉191,933件,占比53.84%;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排名第二的是中信银行,信用卡投诉业务占比71.17%,但其全年投诉总量在11家银行中最少,为23305件。信用卡投诉占比排名第三的是民生银行,占比65.82%,全年投诉总量为198430件。

在国有行中,2023年,中国银行共受理27.6万件投诉,较2022年同比上升51.8%,从消费者投诉业务类别来看,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为37.9%,借记卡业务投诉占比为26.3%;从消费者投诉原因来看,在制度流程方面出现的投诉占比为76.7%,在收费定价方面出现的投诉占比为9.1%,在服务方面出现的投诉占比为4.0%。

2023年,工商银行个人客户投诉20.49万件1,每百网点个人客户投诉量1323件,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 2,758件。从业务类别看,投诉主要集中在信用卡和个人 金融等业务,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主要集中在汽车专项分期、协商还款、息费争议、办卡换卡等方面,个人金融业务投诉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账户管控、储蓄存款等方面。

在信用卡花式推销的情况下,信用卡业务投诉仍居高不下。

针对信用卡年费以及营销宣传管理等,原中国银保监会在《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早已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卡业务应当切实加强营销宣传管理。在与客户订立信用卡合同时,对收取利息、复利、费用、违约金等条款、风险揭示内容应当严格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显示,督促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信用卡各业务环节的操作规范和风险管理,不断提升信用卡业务的服务质量,防范相关业务风险。《通知》对信用卡收费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未经持卡人授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用卡激活前,不得扣收任何费用。

招商银行在2023年财报中透露了关于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表示基于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将审慎安排策略部署,优化客群结构和资产组合策略,协调区域业务发展,重构新形势下风险与增长的平衡。

交通银行在2023年财报中表示,根据《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明确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目标,做好完善新户准入政策、优化存量客户经营策略、加强风险资产管理、强化贷后催收管理、优化迭代计量模型等控制风险等重点工作。

告别“跑马圈地”后的信用卡业务进入精耕时代,如何高质量获客?精细化运作?值得各银行思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青 实习生 刘致显

编辑:马青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信用卡“新”知:探索卡业新趋势
湾财聚焦| 2024,金融行业财报季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