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证监会明确强化对首发企业检查比例,监管审查“KPI”大幅提升也成为近期行业关注的焦点。
日前,证监会在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部门预算中提到:证监会2024年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5%;而2023年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的数量指标仅为不低于5%。这也意味着今年的检查比例为2023年的5倍之多。
同时,执法办案目标明确提出,2024年重拳打击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等“关键少数”有组织、有预谋地实施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违规信披行为;对从事保荐承销、审计会计、法律、评级等证券服务的中介机构“一案双查”,督促资本市场“看门人”提高执业质量。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和性质恶劣的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提供更加健康的市场秩序。
事实上,现场检查长期以来被行业视为首发企业的“照妖镜”,诸多带病闯关的企业普遍在现场检查后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并暴露出诸多问题。
数据显示,自2021年实施《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以来,2021年至2024 年期间,监管层分别进行了五轮、四轮、三轮和一轮现场检查,分别有46 家、34 家、17 家、2 家企业“中签”。截至目前,“中签”企业中,只有15 家成功上市,通关率15.2%。
在“零容忍”严监管信号下,开年以来,拟IPO企业也一度出现“撤单潮”。德勤中国日前发布的前景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A股市场30只新股发行,融资236亿元,新股数量同比下滑56%,融资额同比减少64%。而截至目前,有88家企业IPO终止,其中86家企业均为主动撤回,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三成。
具体到企业的撤回情况,广东、上海、浙江是材料撤回最多的地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撤回企业数量居前。此外,有4家企业在过会后“撤单”,分别为浙江控阀、博菱电器、先正达、聚合科技;2家企业止步于注册环节,分别为道尔道、得一微。
以中鼎恒盛为例,作为“一查就撤”的典型案例,其于2023年5月获受理,同年7月在2023年第三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检抽签时,被抽中现场检查,随后于今年主动“撤单”终止IPO。事实上,中鼎恒盛的对赌协议、实控人亲戚临时入股以及内控缺陷等问题也一度备受市场关注,中鼎恒盛的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
进一步梳理撤回企业的保荐机构不难发现,头部券商“折戟”概率普遍较高,数据显示,中信建投证券有10家IPO项目终止,民生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均有7家,海通证券有5家,另外,华泰联合证券、中原证券、国金证券均有4家IPO终止。
在证监会反复重申对“一查就撤”的现象追究到底,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的背景下,各大保荐券商将如何切实发挥资本市场的“看门人”职责,南都记者将持续关注。
南都记者 于典 发自上海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