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剑桥舞动东方剑舞神话,行云流水般的舞技走红网络

南方都市报APP • 港澳台live
原创2024-04-10 13:56

在海外,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以自身之力,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Go!出海新声代》聚焦他们的故事,从青年人的传承中,看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延续脉络。

图片

《Go!出海新声代》第一期海报。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一千多年前,少年杜甫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为一睹公孙大娘舞剑的风貌。这位被奉为“大唐第一舞女”的公孙氏,舞姿变幻莫测,拂袖间不乏气动山河之势,引无数文人雅士竞折腰。五十年后,杜甫与公孙大娘弟子再度重逢,留下佳作频传。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千年前的盛唐气象在公孙大娘的舞姿中,一览无余。

图片

公孙大娘舞剑图。

千年后的今天,中国留学生陈奕宁手持剑器,在英国剑桥大学的舞台上翩翩起舞,让穿越千年的剑舞之韵绽放在异国他乡,东方剑舞神话得以延续。她说,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是一件特别想去做的事,想越做越好。过去这些年,她致力于在英国街头展示剑舞之美,并自豪地向路人介绍:“我们是中国舞者,跳的是中国舞蹈。”

十年磨一剑

会“武功”的女孩绽放异国舞台

私下里的陈奕宁较为内敛,与拍摄视频时所展现的潇洒霸气形成反差,但那番“侠风义骨”,该是刻在她骨子里的基因。2011年,陈奕宁从土琵琶的学习转到舞剑的练习,“当时我想学剑是因为我弹了一首民乐曲目‘剑气’,描写的就是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后,草书大有长进的故事。这首曲子特别难,我在阅读了杜甫的《剑器行》以及很多曲目讲解后,决定再练一练剑,看是否能帮助我更好地演绎这首曲子。”她说。

那次无意的尝试,让陈奕宁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剑舞。“我一开始练剑,就喜欢上剑了,往后也越来越喜欢,特别是当我练剑花的时候,我把它们越练越快,听到风声在我耳边嗖嗖嗖的,感觉很爽。后来,我开始专门跟老师学剑,一直到现在。”

谈及练剑时的感觉,南都、N视频记者仿佛能从她平静内敛的眼神中,窥见那俏皮可爱的踪迹。那点点闪烁的星光,让她总能在关键时刻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点子。去年,在英国罗汉普顿大学毕业典礼上,陈奕宁一个“临时起意”的后空翻,带她第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动作结束后,约2000人的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和掌声,不少网友评论“现在的中国青年就是这么自信,这么阳光。”

陈奕宁称,当时完全是一时兴起,没想到这么受欢迎。习惯了通过舞蹈展现自我的她,人一多,就越兴奋,也更想去展现。而因酣畅淋漓的剑舞表演,在国外收获掌声和认可,对她而言已是“家常便饭”。

今年3月,陈奕宁在剑桥春晚舞剑的视频又火了。这次的她身着一袭红裙,轻歌曼舞间展露“气吞山河,剑气如虹”之势,引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称“中国人都会武术这件事藏不住了”。对此,陈奕宁回应,舞蹈不是武术,舞蹈更流畅,也更有韵律。“我手上的这把剑并不是真剑,因为不是武术,不需要与人同台竞技,这只是一个道具。”陈奕宁向南都、N视频记者解释道。

图片

陈奕宁表演剑舞。

在不同文化中,剑都有深刻的含义,通常被视为勇气、力量、荣誉和正义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战斗的精神与决心。这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因此很多人都会被剑所吸引。“彩排的时候,底下是寥寥无几的观众,看完舞蹈后,他们就已经有很热烈的掌声了。最后演出的时候,我没想到观众都坐满了,还有很多外国友人。演出结束后,现场爆发非常热烈的掌声,我觉得表演很受欢迎。”

在陈奕宁看来,舞剑“刚柔并济”,在流畅优雅的舞蹈动作中融入中国武术的力量与刚劲。舞剑表现出中国文化注重内在修养、气质与礼仪的精神,同时也结合中国武术的精髓,强调身心合一,内外兼修,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样的一个舞台,我们东方面孔运用这么有标志性的器具,大家都觉得很陌生,甚至会觉得这是不是武器。演出结束后,后台有人来问我,你这个剑是什么材质的,这个舞蹈是怎么跳等等。”陈奕宁说,这是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有的器具,在海外收获如此高的关注,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推广遇阻力

伦敦街头舞剑引来围观询问

2022年底,陈奕宁赴英国留学期间,结识了同门师兄马蛟龙,随后开始涉足自媒体领域。自媒体为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放大了群体的声音。同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的马蛟龙在自媒体平台收获粉丝千万,被称为“伦敦桥上的红扇舞者”。

“马老师是我的大师哥,也是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优秀舞蹈家。中国古典舞分为汉唐派、敦煌派、声韵派和昆舞派。我们同属于声韵派。马老师擅长用红扇,我则擅长御剑。”南都、N视频记者看到,在陈奕宁的短视频作品中,有不少舞蹈是二人合作完成的。二人配合默契,行云流水的动作间展现出中国古典舞霸气震撼的一面。

图片

陈奕宁与师兄马蛟龙共舞的视频截图。

在师兄的鼓舞下,陈奕宁开始走上伦敦街头录制中国舞短视频,在此期间也遇到不少外国人围观询问,陈奕宁不断向外国朋友们解释道:“我们是中国舞者,我们跳的是中国舞蹈。”

一开始,在英国推行剑舞并不顺利,因普及度不高,了解的人不多,用作舞剑道具的“剑”也时常被英国人当作可以伤人的器具。最早的时候,陈奕宁本计划在伦敦地标前舞剑,不料遭路人举报:“好几个一米九的警察将我们包围,特别壮,身上还背着枪,询问我们这是什么东西,能不能伤人。我们连忙解释,这只是个舞蹈器具,没有危险性,我们只是拍一些视频发到网上。”

也正是这一次的经历,让陈奕宁意识到,在海外推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我要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它并爱上它。”而过去这些年里,陈奕宁也一直活跃在推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中。

2023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上,陈奕宁参演音乐家谭盾先生的《敦煌·慈悲颂》,一边演奏琵琶一边舞蹈,再度艳惊四座。她成功助力中国传统文化扬名海外,也让更多的英国朋友认识到了中国舞蹈,了解到了中国舞蹈。

图片

陈奕宁参演音乐家谭盾先生的《敦煌·慈悲颂》大型音乐会。

书写新故事

教授不同国家的学生舞蹈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对陈奕宁来说,小时候练剑的历程是艰苦的,但越练到后面,她越能感受到剑的文化感和特殊的符号性。“特别来到英国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很多表演,反响都特别热烈,很多观众都非常感兴趣,包括剑的用法和含义。”

如今,已在英国罗汉普顿大学毕业的陈奕宁,在孔子学院当上了志愿者教师,教授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舞蹈。在教授过程中,她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他们非常喜欢,有很多学生上了三四年了还一直在坚持。伦敦的学生可以线下上课,每周还要坐挺长时间的车来上课。他们肯定很喜欢,不然不会一直坚持不远万里来上课。我眼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在进步。他们的热情也会正向反馈给我,让我更用心地备好课,教授好我们中国传统艺术的知识给他们。”

对于陈奕宁来说,教授课程时同学们的热爱,拍摄视频时路人们的赞赏,都汇聚成强大的驱动力,让她想不断在海外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并期盼越做越好。

从在北京舞蹈学院学舞十年,到赴英国深造舞蹈表演与实践,这位“会功夫”的中国姑娘,在雕琢自身精湛技艺的同时,也惹得不少外国友人惊叹。海外文化新声代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故事。

统筹:柯晓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熠

编辑:王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Go!出海新声代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王熠995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