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出租车等经营主体发放“零钱包”、增设人民币现金兑换服务设施、重点区域进行刷卡机具改造……为了提升广州支付服务业态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广州正力争实现和完善“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
4月10日,南都记者在“筑梦现代化·广州‘进’行时”——广州优化支付服务政策文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州市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已于近日正式下发,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
据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统计,截至3月末,广州已向出租车等经营主体发放“零钱包”超3万个,金额超1000万元。
4月10日,广州举行“筑梦现代化·广州‘进’行时”——广州优化支付服务政策文件新闻发布会。
加强支付服务体系建设
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徐秀彬介绍,《若干措施》分为加强支付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在穗友好支付环境、加强组织保障三大部分,从11个方面提出22项工作任务。
首先就是加强支付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提升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面,优化人民币现金使用环境,丰富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手段应用,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及提升账户服务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叶茂介绍,广州市内已圈定17个涉外特色突出的重点区域进行刷卡机具改造,包括大型商圈、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所、文娱场所、酒店住宿、交通枢纽等,涉及重点商户1.4万家。“由于机具改造需要一定费用,市政府大力支持,即将出台政策给予收单机构一定补贴。”据他透露,截至4月8日,广州市重点商户境外银行受理覆盖率已接近80%。3月份,广州市境外银行卡交易笔数12.6万笔,金额1.7亿元。
以入境口岸为重点,广州也正在增设人民币现金兑换服务设施。截至3月末,广州有外币兑换点43个、自助兑换机具31台;广州市ATM机具5615台,支持境外银行卡取现已达5526台。仅3月份,广州市ATM受理境外银行卡取现36.6万笔、金额8.8亿元;银行受理外币兑换2.3万笔、金额5061.7万元。
外国友人也可通过“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两种方式使用移动支付。目前入境人员移动支付限额已提升至单笔5000美元、年累计5万美元。
确保老年人、入境人员支付便利化落到实处
《若干措施》指出,广州将建立老年人、入境人员支付便利化工作保障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外卡刷卡受理覆盖面。
据叶茂介绍,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金融设备的数字鸿沟,银行网点将做好支付服务保障,配备老花镜、助听器等助老物品,提供存折、零钞兑换等传统金融服务,附带语音提醒、字体放大等贴心功能,一体化推进老年人、入境人员支付服务水平提升。截至3月末,全市超99%银行网点已完成适老化改造,建成老年人特色服务示范网点2521个。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刘海峥介绍,以民生涉外领域经营主体为重点对象,广州定制了200元、 300元不等规格的“零钱包”,在全市组建69个兑换点,为司机提供集中兑换、上门兑换、即来即兑等多项专属服务。
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罗政介绍,为提升商务领域入境便利化,该局从入境广州“第一公里”开始,已推出了多项服务举措。如在所有入境枢纽,增设货币兑换点,机场商铺外卡POS机做到至少“一铺一台”。今年1-3月,仅在白云机场航站楼,外籍入境人士货币兑换就有15940笔,同比增长316.8%;在外宾“活跃圈”提升外卡POS机覆盖率,截至4月9日,今年全市已新增9000多台外卡POS机。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徐颖也在会表示, 针对入境旅游,广州正推动国家4A级以上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增加受理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对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馆、文娱场所、星级饭店、文商旅综合体等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所进行支付便利化升级,为入境游客创造更多便利,提供更好体验。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编辑:伊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