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犀牛》为何长演不衰25年?新一代主演分享秘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4-04-13 12:25

南都讯 记者吴凤思 被誉为“当代中国剧坛奇迹”“永远的爱情圣经” “先锋戏剧领军之作”的孟京辉戏剧《恋爱的犀牛》在首演25年后再次来到广州,于4月12日至14日在广东省友谊剧院上演。


演出前夕,此次担纲主演的3位90后演员王颖、王宇升和彭楼来到广州图书馆,与现场读者们围绕这部剧不同时代的舞美设计、角色理解、戏剧与现实交织下的主演爱情观等展开交流,寻找这部剧长盛不衰的秘密。

1

台词永不过时

“文字的力量非常大”

图片

友谊剧院戏剧季携手广州图书馆共同举办“戏剧的生命力——《恋爱的犀牛》主演分享会”。

此次《恋爱的犀牛》演出由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新生力量“蝴蝶剧团”进行演绎,3位主演王颖、王宇升及彭楼都是90后,几乎可以说是与这部剧一起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演员,他们的成长经历贯穿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而对于一个几乎与自己同龄的话剧,饰演“明明”的青年演员王颖认为不同世代的演员可能会有不同的诠释与理解,但作为戏剧核心的剧本其实没有太大变化,而不同时代的演员都可以从这部剧中获得不同的滋养。

“导演曾经说过,明明的台词永远不过时,从1999年到现在,我们都说着一样的台词……文字能够带来的那个力量就已经非常的大了。”王颖分享道,“虽然每一版的剧本都是一样的,但就是可以从同样一个剧本里发展出不一样的形象色彩……”她表示,自己也看过前面如郝蕾、小丽姐(黄湘丽)、雪儿姐(毛雪雯)等人的演绎,每一个剧组都非常迷人,给人扑朔迷离的感觉,“这就是‘犀牛’这部戏的魔力”。

2

与读者同品共读

主演分享爱情观

好戏剧离不开好文本。从戏剧到文本,作为一部25年长盛不衰的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剧本现已有众多外文译本,包括韩文、英文、意大利文、法文、德文、罗马尼亚文等语种。在分享会现场,主演们及现场读者们也分享了编剧廖一梅所著的《恋爱的犀牛》这本书。

此书集合了《恋爱的犀牛》剧本、创作手记、主创访谈和罕见剧照,以纪录片式记录《恋爱的犀牛》的幕后故事。

在分享中,主演们也提到了之前一拨又一拨饰演《恋爱的犀牛》的演员们。他们表示,每个时代的主演们都赋予了这个戏鲜活的生命力,此前曾有段奕宏、郝蕾等知名演员参演 ,而舞台布景从跑步机到阶梯,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恋爱的犀牛》在演员和舞美上进行过数次调整迭代,如今由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新生力量“蝴蝶剧团”进行演绎。面对这部珠玉在前的经典剧作,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马路”和“明明”登场,全新的特质被注入到《恋爱的犀牛》当中。

图片

主演们分享对于角色的理解与各自的爱情观。

从1999年到现在,《恋爱的犀牛》经历不同剧组的迭代,也影响了不同年代观众们对爱情、对梦想的自我诠释。分享会上,有现场读者以拉丁文“卡塔西斯”来形容这出经典剧作,这个寓意为“净化、陶冶”的词语将《恋爱的犀牛》比作一壶逐渐烧开的水,它用愈发激昂沸腾的情绪包围观众,以诗意而犀利的台词打动观众,最终观众们在剧中收获更纯净、更干净的自我。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头“犀牛”,爱情并不是当中的唯一解。编剧廖一梅在编剧手记中提到“希望看过戏的那种,能感受到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坚持、可以坚持的”;在分享会的尾声,饰演马路的王宇升带领观众一起喊出每场演出里马路的结束语“让我们把所有美好的事情坚持到底”。主演们及现场读者们共同希望,借助广州的观众们对于戏剧的热情,可以“一起把所有美好的事情坚持到底!”

图片

主演与读者们合影。

编辑:彭思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