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重现洛神惊艳世界,国风摄影师用微舞剧带文物“回家”

南方都市报APP • 港澳台live
原创2024-04-19 12:58

在海外,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以自身之力,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Go!出海新声代》聚焦他们的故事,从青年人的传承中,看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延续脉络。  

图片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古文典籍里不乏对洛神的描述,这位洛阳古都的守护神,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中徘徊隐现,书写着爱与美的传说。

你可曾想,千年后的今天,一位对美有极致追求的水下摄影师,在水下,为我们重现了千年前洛神的绝美风貌,也以此获得了惊艳世界的力量。

水下创作

极致美学带来极致享受

《洛神水赋》一夜爆红

南都、N视频记者在自媒体平台找到郭吉勇的账号时,就被这位自称为“斜杠玩家”的“吉叔”所吸引,他的作品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充满着自带创新感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总会带给你意料之外的惊喜,他总能抓住并放大国风中精致美的元素。这可能源于他天生对美敏锐的感知,也可能源自他极致的专业追求。

2021年,郭吉勇与河南广播电视台达成共识,共同制作水下舞蹈节目《洛神水赋》。郭吉勇作为执行团队,需针对河南广播电视台所提出的整体要求,细化策划内容,并落地拍摄。

“首先就是服化道的配色,当时花了蛮多时间去探究。第二点就是飞天的动作和在水下的呈现形式。以前从未把飞天的动作放到水下做过。基本都是在陆上吊威亚,然后拿鼓风机吹。”郭吉勇表示,真正进入水下拍摄,才能呈现出舞蹈中丝滑的感觉。

水下声音无法传播,这就需要郭吉勇与舞蹈表演者配合默契,还得有心照不宣的心理节拍。“在水下我们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只能嗯一声,告诉舞蹈演员可以开始做动作了。”

对细节的绝对把控,对美的极致呈现,让《洛神水赋》一夜爆红。视频一经发布,全网流量超60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 等70+官媒争相报道共同发声、三位外交部发言人外网发文点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发文称:“难以置信的美!舞蹈像天鹅一样优雅,像中国龙一样敏捷”。该视频还引起了不少外国网友们的关注。

图片

郭吉勇与河南卫视合作的水下作品《洛神水赋》。

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美在底蕴,而水中精灵,美在灵动。这种美美与共,各美奇美所产生的同频共振的力量,足以撬动世界的关注。

在《洛神水赋》爆火前,郭吉勇已拍摄过不少水下国风作品。2021年,郭吉勇结合当下歌曲《莲》的爆火,拍摄了第一部水下作品《莲》。往后,郭吉勇多次收到央视等各大平台的邀约,创作了《水图》《青春风暴》《鲲》《屈子祭》等多部令人惊艳的水舞作品。

这位放弃铁饭碗,“以玩养玩”(郭吉勇曾经的社交平台个性签名)的不安分青年,也曾毅然决然的离开“机械式”的工作状态,许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豪言壮志。或许也正是因为内心的这一份“随心而安”,让他可以一直沉醉在热爱的边界,创作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艺术作品。

文物“回家”

“吉叔出品”应承载更多的内涵

希望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

从2020年开始,郭吉勇便一直在尝试做水下古风摄影制作。2021年,随着《莲》《翾》和《卷珠帘》等作品的相继出圈,郭吉勇迎来了在这个领域的大爆发。2022年,他的水下摄影技术愈发成熟,便开始思考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深耕的新领域。

“2023年,我更多的工作重心是放在陆地影像制作上,特别是一些文化出海的项目。因为在我看来,2020年到2023年这几年的时间内,因为一些口罩的原因,大家对于文化自信这件事已经非常认同,并且非常自信了。”2023年国门打开,也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始,他也想寻求工作上的新机会。“2023年开始,我工作的侧重点,第一部分,就是从水转向陆,第二部分,便是我希望能做到文化出海,能够向世界去传达一些中国的声音。”

2023年8月,网络上掀起一波“文物归家”的讨论热潮,起因是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指导,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主演的自创网络短剧爆火网络。他们讲述的是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视频一经发布,频频登上热搜,甚至引发众多央媒关注,国民们熊熊燃烧的爱国之魂被集体唤醒。

同年同时段,郭吉勇发表作品《敦煌遗书》,恰逢“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热点事件。视频一经发布,有近1000万人关注“把敦煌飞天带回家”的相关话题,在十几万条评论中,“让文物回家”是出现最多的声音。

郭吉勇说,在一次出差中,他了解到“敦煌文物流失海外”的故事,深受震撼,并决心拍摄这部短片。“《敦煌遗书》这条片子恰好赶上当时”逃出大英博物馆“这样的社会热点事件。在一个差不多的时间,我们都同时都关注到了这个事件,大家对此都一些自己的看法,并且大家都发布了各自领域的作品。可能就是创作者间的不谋而合吧,他们选择用短剧的形式去呈现,我们则选择用一个微舞剧的形式去呈现。”优秀创作者间的嗅觉都是相似的,就如同郭吉勇与煎饼果仔的不谋而合,也从侧面证实了同为中华儿女的他们,同拥有那镌刻在心底的民族认同感。

图片

郭吉勇视频作品《敦煌遗书》剧照。

南都、N视频记者从郭吉勇发布在自媒体账号上看到,与《敦煌遗书》相关的短视频共两条,除正片外还有一条幕后纪实片,两条视频都收获了超百万的点赞。在幕后纪实片中,郭吉勇化身热血青年,对文物流失海外发表自己的看法,字里行间传达出将民族富强纳为己任的愿景。郭吉勇表示,从伦敦到敦煌,其团队16个人历时6个月,终于把“飞天”带回家。

这也正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中,带给他最大的感受。他从2018年正式辞职开始做旅拍摄影师,期间也经常到国外进行拍摄,他表示,那时候他更多的是去感受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甚至在一开始,会不自觉产生横向对比,会觉得国外做的东西不行。从2020年和2021年开始,他接触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后发现,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些东西,本身在底蕴上是非常特别的,也是很有意思的。

“以前自己可能只是想玩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玩的多了后会觉得你,吉叔出品的内容是需要承载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或者承载我内心的使命感。现在,我觉得有太多可以去深挖和呈现的东西。就像我最一开始的时候说的,我特别希望这些好的东西,有趣的东西能够被全世界看到,而不仅仅只是我们在中国被看到。”郭吉勇说道。

统筹:柯晓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熠

编辑:王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Go!出海新声代

4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王熠995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