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民俗文化是鹤山“后珠玑巷”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更是人们情感的纽带和记忆的载体。
其中,玉桥民间传统艺术节(太尉诞)正是鹤山优秀的民间文化代表之一,也是联结海内外易氏乡亲的重要纽带,2009年入选江门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玉桥民间传统艺术节(太尉诞)。
据鹤山市博物馆搜集的相关资料显示,鹤山易氏含从鹤山外迁的易氏,都是入粤始祖丹阳公之孙、叔止公之子顺之公的后代。丹阳公祖居南雄,因坡垌顽豪作乱,于宋淳熙甲辰年间,徙居广州城南小市街石亭巷。生子叔止,叔止生四子,第四子顺之,现子孙五万余人,分居鹤山、吴川、广西、梅州、高明、新兴等市县,为鹤山房祖。
据《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记载,传说在元末,易姓人粤始祖丹阳公的第三代后人顺之公,娶肇庆府招谕使刘桓公之女为妻,桓公是汉室后人,家中立有陈平像。桓公没有子祀,顺之公娶刘女后,就迎陈平像回古冈供奉。顺之公去世后,刘女听从丈夫遗言向北迁移,再寻安家居所。一天晚上,刘女梦见陈平指示说:“遇桥即止,乃吉乃昌。”第二天,刘女一行来到玉桥,陈平像突然重起来,无法前进。刘女想起梦中托言,便在当地定居,此地便定名为玉桥乡,并建太尉庙供奉陈平。由于陈平对易姓有功,易姓后人在农历四月二十二举办太尉诞,以纪念陈平。
玉桥民间传统艺术节(太尉诞)。
除了鹤山玉桥外,还在新会会城、司前,蓬江荷塘、棠下以及开平水口,都有侯王庙以供奉陈平,且均有农历四月二十二举办诞会的传统民俗活动。这一带对陈平崇拜信仰,最早应该源于鹤山玉桥,当地人不称侯王,而称太尉。
在巡游活动中,村民以及各地的易氏子孙组成巡游队伍,一路舞龙、舞狮、锣鼓助兴,队伍绵延数公里,所到之处鞭炮齐鸣,比过春节还热闹。
玉桥民间传统艺术节传承发展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在海内外各地宗亲会的支持下,不断新置巡游道具,成立舞龙队伍,活动气氛越来越浓厚。据统计,2023年第39届玉桥民间传统艺术节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
据鹤山易氏顺之房房派图显示,易氏族人除分布于鹤山各地(坡山、越塘、山顶、坑口、赤坎),还遍布珠三角、粤西以及海内外等地区,鹤山易氏移居吴川,距今已有700多年,遍布于雷州、化州、廉江、钦州、合浦等地,现已成为粤西盛族。
鹤山易氏房派图。
鹤山易氏及外迁各地的易氏,每五年的农历9月第一个星期六会举行一次大规模祭拜活动,有祭拜顺之公(高明杨梅黄泥塘)、刘夫人(鹤山玉桥朝仙冈)、元伯公(鹤山大雁山)及四世祖英祥(鹤山雅瑶古蚕)。
鹤山易氏出名人
鹤山易氏族人谨遵家训“六悔铭”,即“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长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后狂言醒时悔,安不惜身病时悔”。由于鹤山易氏历来重视教育,督促后人要为社会繁荣行善,因此其在各行各业也诞生了许多优秀名人。
清代大儒易大厂,鹤山玉桥村人。
清末民国时期一代大儒易大厂,原名廷熹,后改名孺,号季复、魏斋、韦斋、孺斋、屯公、念公等,沙坪玉桥人。精研书画、篆刻、碑版音韵、文字源流、乐理等,为清代著名学者陈兰甫嫡传弟子。生平自诩:词第一,印次之,音韵又次之。诗文从不起稿,下笔即成,著述宏丰。
著名侨领、实业家、慈善家易象球(1914-1989),沙坪镇玉桥龙潭里人。生于奥克兰,美国三藩市著名的制造业、餐旅业、建筑业钜子。曾任中华总会馆总董,东华医院院董,旧金山冈州总公馆主席及顾问,亦是圣玛利教堂的善长仁翁。20世纪80年代,捐款40万元构筑玉桥小学。1989年10月6日,为其75岁生辰,三藩市市长向全市宣布该天为“易象球日”。
篮球明星易建联,祖籍鹤山市沙坪街道坡山西头村。
篮球明星易建联祖籍鹤山市沙坪街道坡山西头村,从小就展现出篮球天赋,因出色的表现得到前往NBA打球的机会。2011年回到广东队打球之后,易建联又带领球队夺得了4个CBA总冠军。效力CBA16个赛季,易建联总计获得7届总冠军,并成为历史最年轻的常规赛MVP ,获得历史得分王的称号。
采写:南都记者罗忠明
资料来源:鹤山市博物馆
编辑:罗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