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莉和森克》:一种人类与AI相处的新视角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4-04-22 12:44

文/邓辉

看完书好几天了,怎么来形容整本书带来的感觉呢?三个字:新鲜感。

但这三个字显然又不足以形容这部小说。准确地讲,《莫莉和森克》是一部类型化、前卫的、精彩的小说。类型化是因为它并非是一个泛社会小说,它依然是永城擅长的商业、悬疑、犯罪的路子;前卫是永城使用AI担任男主角,并承担叙事主体;精彩是小说悬疑重重,抽丝剥茧后,看似柳暗花明,却又进入更大的迷局。

图片

在创作上,《莫莉和森克》具有典型的三幕剧结构。第一幕,莫莉和森克建立合作关系,楼小辉、肯特、史蒂夫等人登场,阴谋拉开序幕,故事的缘起和核心人物到位,这一部分均发生在国内。

第二幕故事发生在欧洲,莫莉和森克跟踪楼小辉出国,故事发生猝不及防的转折,情节变得更为复杂,幕后黑手显露真身,阴谋背后的阴谋浮出水面,莫莉、森克、老陈、史蒂夫等人深陷困境。

第三幕故事仍然发生在欧洲,莫莉、森克、老陈等人联手对付黑手党,绝境逃生。老陈隐藏身份被揭晓,老陈、莫莉和森克三人面对最后的告白。

小说中的森克,作为一款拥有强大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AI,其智慧甚至超越了当时的Chat GPT。而永城早在2022年就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初稿,这无疑显示了他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在森克的眼中,人类的情感和行为显得如此复杂多变,而它自己则始终保持着理性和客观。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让我们得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审视小说角色和人类世界。

在永城的笔下,森克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存在。它能够客观的理解人类的喜怒哀乐,却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情感的起伏。这种矛盾的设定,使得森克成为一个自我怀疑的角色。而莫莉,作为故事的另一个核心人物,她的存在则代表了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她的选择和行动,往往受到直白的情绪和正义感的驱使,这与森克的理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于莫莉的设定。作为女主角,莫莉冒失冲动,情感用事,多少有些聒噪。这样的人怎么能当调查师呢?如果仔细看小说的内容,便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设定。莫莉在入WSG集团之前就从事相关工作,多年来都没有长进,肯特之所以用她,是把她当成一颗棋子。楼小辉办公室窃密案本身就是一场阴谋,需要一个没头没脑的人驱动事件发展,莫莉这个脑子不清楚的人就是最好的选择。而搭档森克的高度理性和人性觉醒,帮助莫莉摆脱了棋子的角色,把背后的国际犯罪组织拿下。

另外,小说的可影像化场景的地方很多,无论是莫莉深夜易装“偶遇”楼小辉、神秘人史蒂夫夜访莫莉、意大利街头飙车追逐、扫地机器人军团绝境突围,悬疑和刺激感都很足,情感线方面,楼小辉、肯特、史蒂夫、莫莉等人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也为故事影像化制造了足够空间,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剧。

小说中充满许多细思极恐的细节,让人不禁开始担忧AI的崛起可能带来的后果。在一个高度数字化的社会中,个人信息被各种设备和系统所记录和分析,从手机、智能家居到路边的摄像头,我们无处不在地暴露在AI的“目光”之下。这些数据被收集起来,用于各种商业或政治目的,而人类如同温水里的青蛙,正温和地走进这个良夜,等待我们的究竟是什么,鬼才知道!

永城在小说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技术无罪,有罪的是谁呢?在AI的世界里,没有善恶之分,只有算法和数据。然而,当这些技术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时,它们却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道德和伦理的问题。是谁应该为这些问题负责?是开发者、使用者还是监管机构?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发出过类似的预言,人类在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加持下,部分人会逐渐成为“神”一样的存在。可这显然不是人人都拥有的特权。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已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购物的推荐算法到自动驾驶的汽车,再到医疗领域的精准诊断,AI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当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AI的崛起究竟意味着什么?是解放人类双手的福音,还是潜在的威胁?AI毁灭人类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如果这一切发生,真的是技术本身的问题吗?《莫莉和森克》当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

小说的结局简洁洗练,和前期的浓墨重彩相比,结尾部分作者情绪特别收敛,却令人伤感。我们总是担心AI会摧毁人类,事实上,高度理性的AI才是被无常的人类所利用和背叛的那一方。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更加理智地看待科技的发展,用理性和善意去面对AI这个与人类社会高度共生的新事物。我们都是人间的雪,但来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制造一场雪崩。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