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活”起来,这场成果推广会有方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4-04-22 21:59

南都讯 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替,如何演出来?写身边的动物朋友,如何合理设置情景让习作更可读?近日,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育委员会市级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成果现场观摩与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广实)举行,近15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代表通过课例展示、专题成果推广讲座、专家点评,发现了让语文课“活”起来的新路径。

 

图片

部分与会专家教师代表合照。

化“教学”为“交流”化“传授”为“ 经历”化“任务”为交往

一说起教小学生写作文,不少老师都感到头疼。因为学生习作要不是咬烂笔杆,要不就是流水账,如何写出一篇“有血有肉”的习作呢?北师大广实的冯迪鸿老师执教《我的动物朋友》习作课,通过三个表象还原,打开孩子的脑洞——一是脑海里浮现了哪个动物,二是浮现出要介绍给谁的具体情境,三是浮现出最能表现这个动物特点的场景。通过冯老师的引导,学生们就展开了脑海里动物“在场”的场景,从而七嘴八舌地打开了话匣子了。其中,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我没有养过小动物,不知道怎么写。”对此,冯老师一步步引导,没有养过小动物,应该看见过小动物,在动物园、在邻居家、在电视上等等,要任选一个通过各种渠道看到的小动物,并把这个小动物定格在一个有人物、情感、气氛的动态场景,稍微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可以写下来了。如何避免写流水账?冯老师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表象思维操作,赋予动物以拟人化的细节,把它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都尽可能地“场景化”地表达出来,就能把动物朋友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读者喜不自禁。

图片

冯迪鸿老师执教《我的动物朋友》习作课。

在这堂习作课上,化“教学”为“交流”、化“传授”为“经历"、化“任务”为“交往”,化“回忆”为“想象”,化“构思”为“放电影”,使教师、学生、习作技能三者有了一种水乳交融的境界。冯老师在结合课例推广市级教学成果《以表象还原突破小学生作文瓶颈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时表示:“要把握统编教科书作文的编写意图,瞄准学生作文时由于记忆天然缺陷而导致流水账式表达的瓶颈,借助表象还原思维操作让学生把脑海里模糊的意义线索变成流畅而场景化的语句,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作文学习单,就能为学生下笔行文扫清障碍”。

文字也能用身体演出来 把戏剧教育融入语文课

北师大广实副校长史剑执教了教育戏剧融合语文课《我们奇妙的世界》。这是一节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学生用下巴、额头、胳膊肘、胯等身体的一个部位当成笔,来“书写“生字词。有的同学摇头晃脑,有的同学扭动躯干,有的同学摆动胯部做出夸张的动作,这种用身体参与到学习中的戏剧手法让枯燥的识字过程有趣、高效。此外,同学们不仅能优美流畅地朗读课文,还能延展性地通过小组合作,用“群像雕塑”的教育戏剧范式演绎出小草发芽、花苞盛放、秋风飒爽、冰雪凛冽,孩子们感受到了世界万物都是有生长、变化的,富有生命的。

图片

史剑老师执教《我们奇妙的世界》,把戏剧巧妙融入语文课。

“在课堂上创造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从角色朗读、角色揣摩,角色演绎、角色表达、角色定格等方面学习语言文字,实现了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地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去思考、发现和表达,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样就促进了学生个性成长,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史剑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在多年的语文课程建设中认为,以课堂为主阵地践行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不仅要在学生的大脑里进行思维、语言、文化、审美的综合加工和整体濡养,更要强调学生身体在信息加工以及熏陶感染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感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经验能力都是身体与外界语文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塑造而来的。为此,学校在具身认知视域下,把教育戏剧融合于语文课堂,借助教育戏剧“导、读、演、练”等诸多“在场”的元素,追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学习中的情境性主动、过程性生成、概念性理解、主体性能动等语文课程资源建设,从而激发语文课堂活力,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本次在全省范围推广2023年小学语文的两项广州市教学成果活动,受到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育委员会专家学者以及与会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编辑:梁艳燕

7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梁艳燕1.02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