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居民阿建(化名)报料称,在申请个人所得税补贴时遇到了难题。他原本是内地居民,早些年通过香港入境计划成为香港居民,目前正在广州工作。今年,他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申报个人所得税补贴,提交了相关材料,但被驳回,理由是:申请人不符合身份条件的要求。
香港居民内地工作
申请个税补贴被拒
阿建表示,在仔细查阅《广州市财政局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印发广州市关于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内容后,他认为自己应当属于取得香港入境计划的“专业人士”,可以申请补贴。
但阿建申请却因不符合身份条件要求被拒,他十分不理解。他告诉记者,进一步追问后,他才知道,在入境证件一栏,他使用的是香港入境事务处签发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证明,但该证明不被认定为“专业人士”。
在咨询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后,阿建了解到,只有入境证件使用的是香港入境事务处签发的“一般就业政策-专业人士”证明的才能算是“专业人士”范畴。
阿建介绍,在香港入境事务处官网显示:有意来港工作的内地专业人士,可根据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提出申请;有意来港工作的海外、台湾及澳门专业人士,可根据“一般就业政策”提出申请。“这两个政策内文是一样的,都是针对专业人士,只是标题不同,区分了内地人士和境外人士。”因此,他认为通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的香港居民也应当属于“专业人士”。
但在审批时,阿建的申请却没有通过。为此,他很是疑惑,“难道文件标题没写明‘专业人士’,而内文已经写明了是‘专业人士’,就不算吗?”
相关部门:
此类情况不符合申请范围
南都记者查阅了管理办法,其中要求,申请人应当属于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取得香港入境计划(优才、专业人士及企业家)的香港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外国国籍人士,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的回国留学人员和海外华侨。
南都记者以市民身份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求证,工作人员表示,此类情况不符合申请范围,只有通过“一般就业政策-专业人士”入境的香港居民才能申请,“‘一般就业政策-专业人士’与‘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是不同的。”该工作人员还透露,近期也有其他市民前来咨询该问题。随后,记者再次以市民身份咨询广州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此类情况并不属于申请补贴范畴。
4月12日,记者针对该情况,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求证,该局表示,情况应该由广州市财政局进行解释。同日,记者又联系了广州市财政局。截至发稿,广州市财政局未有回应。
随后,阿建告诉记者,广州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联系了他,“广州市财政局的工作人员说咨询了广东省财政厅,省财政厅也倾向同意市财政局的意见。”他认为这样不太合理。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咨委会委员谭国戬介绍,每个政策出台的背后都有其依据,“’专业人士‘作为一个中性词,在香港入境事务处有自己制定标准,但这个标准未必适用于广州补贴申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认为,市民应客观看待此类问题,在申请相关补贴时应该了解政策背后的依据以及要求。
谭国戬表示,大湾区具有其特殊性,想要减少此类政策误读的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推动大湾区规则的互联互通,例如人才资格的互相认定,“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推动,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他认为,在推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应对特有名词进行说明,给市民更加清晰的指引。
采写:南都记者廖艳萍
编辑:廖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