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首个综合性非遗文化场馆“五一”开放!精彩抢先看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城发布
原创2024-04-30 13:35

2024年五一长假期即将到来,作为今年五一期间非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惠城非遗展示馆的装修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布展中,场馆内外,工人们也在紧锣密鼓的施工。

目前,馆内的陈列布置基本完毕,工作人员正在对一些布展细节进行修正,一起先睹为快吧!

648x648_6630666f86526.jpg

705x706_6630666f871d1.jpg

767x768_6630666f67dfc.jpg

开馆后,这里将成为惠城区非遗传承传习基地、粤文坊、非遗少年说研学基地,将会定期开展系列非遗手工坊、非遗传习活动、非遗少年说推介活动、非遗青少年志愿服务讲解等。让惠城非遗薪火相传、全民共享。

图片

惠城区素有“粤东重镇”“岭南名郡”之称。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人文生态资源,孕育了惠城花团锦簇、名扬天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城非遗展示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在一个空间里,将集展示、体验、传习、交流、创新、研究、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系统鲜活地呈现全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貌,弘扬地域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惠城文化新品牌。

图片
  • 非遗馆一层项目

图片

惠城非遗展示馆一层包含

“艺”“食”“拳”三个类别

图片

千年沉淀、一脉相承。惠城区一直是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鹅城的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也在历代商业、制造业的浸润下绽放光彩。

麒麟舞传统艺术

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项目:小金口麒麟舞

麒麟舞在东江流域广泛流传,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受惠州地域多元文化元素的影响,形成种类繁多、兼容共生的“麒麟文化多样性”特色。在惠城区广泛流传的还有传统带角麒麟、金麒麟、扁鼻狮、艾赛(音)、白鸽翼等。东江麒麟舞以艺术表现力强、情绪喜庆诙谐、舞法样式多变而广受惠州民间百姓喜爱,是民间各类红白喜事、祭祖大事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舞龙传统艺术

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项目:汝湖稻草龙

中国民间春节期间的重要传统活动,在惠州广泛流传、历史悠久。惠城区的代表项目为汝湖舞稻草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正月初一开始至元宵节夜,汝湖镇上围村以协天宫为中心,祈关帝、舞草龙,龙的扎造、插香、开光都在祈神过程中进行,完结后,稻草龙送至江边烧掉,为送神仪式。人们将舞草龙与祈神一起,求避邪魔、消灾祸、保平安、夺丰收。

图片

图片

惠州地处岭南,东江西枝江穿城而过,多种民系交融,形成独特的饮食风俗。

惠州菜制作技艺

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州菜是东江菜的重要支系,主要分布流传于惠城区。因传播地区主要在粤东客家地区,吸收了客家菜的特色。其菜系以取自天然食材为主,新鲜清淡,原汁原味,注重滋补,保健养生、吸收客家菜味道为特色。

图片

金镶肉制作技艺

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即流传于东江客家地区的“酿猪皮",是东江菜系中重要的“酿菜”制作手法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9 世纪90年代,后在20世纪30年代经仍图人陈德旦初步改良,使得酿猪皮美名开始远扬。金镶肉共分去油脂、煮猪皮、过冷河、晒干、翻炒、冲洗、酿馅、蒸煮等工序,用独特手法保留猪肉的本原风味,后人多将其加在汤粉中一起食用。

图片

年货小吃糖环、蛋馓制作技艺

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代,惠州的饮食糖饼服务行业已有相当规模,在抗战前后水东街及府县两城出现繁荣景象。糖环、蛋馓经百年流传,已成为惠城区重要的传统过年小吃,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之一。

图片


图片

惠州自古有“强梁”性格,清末民国初,惠州就是中国传统武术“南派”的主要根基地之一。作为惠州的核心区域惠城区,集各路拳派为大全,是一处有着广泛影响的著名的武术之城。

李家拳

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家拳发源于惠州鹅埔角火地村,现属河南岸街道(办)米地村。李家拳武术属南拳系,创立于清乾隆年间,创始人是河南岸火地村人李义拳师,距今已有近300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武术南拳系历史最悠久的流派之一,其特点是单肩侧身、虚步、吊脚为主,桩稳势固,防守严密、结构紧凑,活动线路广阔,拳法刚劲,掌法多变,多跳跃、擅腿法,动作活泼矫健,目前拥有海内外弟子近10万人。

图片

龙形拳

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形拳发源于惠城区,为民国时期“南方五虎将”之一的惠城区人林耀桂(1874-1965)所创,林耀桂青年时期曾数次拜师于佛门,融会贯通,勤学苦练,武功在其壮年时期立龙形正宗一派,招式矫若游龙,捷如猛虎。目前,在世界30多个国家均有分布和传播,习拳的海内外弟子达10万余人。

图片

东江咏春拳

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州咏春拳属广州岑能咏春拳流派的分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岑能宗师嫡传弟子、惠州人李志河传入惠州,自此咏春拳得以在惠州地区广泛流传,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惠州咏春拳。其集内外家拳法精华于一身,短桥窄马,善发短、寸劲,善用中线理论,及朝面追形、来留去送,甩手直冲、借力打力、攻守同期等诸多搏击原则。倡导以最直接的方法,最短的路线、最快的速度,获取最大的搏击效益。

图片
  • 非遗馆二层项目

图片

惠城非遗展示馆二层包含

“医药”“民俗”“文学”三个类别

图片

惠州拥有岭南百草药库-罗浮山,加之府城历史悠久,孕育了具有东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代表有凉茶工艺、跌打药酒、正骨推拿等。

邓氏神农凉茶

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江流域传统中医药之一,是邓氏疑难杂症先师在治病救人过程中,吸取各派医术和神农百草之精华,结合自身实践体会乃至不惜以身试药并历经24代的摸索研制而凝成的心血结晶,距今已有813年的历史。

图片


图片

惠州的节日风俗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既与岁时气节相联系,也与民间崇拜息息相关。

墨园元宵民俗

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传于横沥镇墨园村,始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从未间断,其又名“上元清醮”,元宵节举行,寄托着村民驱邪扶正、赢取一方净土,祈求平安,便于安居乐业的愿望。筹备期约三至四个月,仪式持续一到两天,是墨园村一大盛事。

图片

汝湖真君宫巡游

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传于汝湖镇仍中村和南新村,习俗流传至今有400多年历史,由村中林姓和陈姓两大姓村民在元宵节主办。由于该村有医者帮助村民治病的传说,村中有神像:真君宫“医灵大帝”。每年的巡游即为请神出来巡游,家家户户挂灯笼、持柏树叶,迎候医灵大帝的到来,祈求百事兴旺、风调雨顺。

图片

芦洲南瓜节

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466x262_6630715729bda.jpg

流传于芦洲镇东胜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东胜村村内供奉神像为赵侯爷,在该村历史传说中,赵侯爷在南瓜中孕育,后为该村调节矛盾、教授村民以和为贵之理。因此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传说中赵侯爷升天日),东胜人要举行盛大的南瓜节,以纪念这位为东胜延绵福荫的神。

图片

惠州是多种文化形态兼容的地区,民间语言及其承载的艺术形式也显示着多样性。惠州话是流行于东江中上游的本地方言 ,属于粤客家语种。惠州话的方言是指惠州旧城里(包括府城桥西街道办事处和县城桥东街道办事处)的老居民使用的方言,惠州话语音是以桥西和桥东老居民的发音为准,即以惠城话为准。惠州话形成和传承距今至少一千五百年,据考证,惠州话的产生比客家话的产生早五至六百年(约东晋前),与粤语中的广府话同为岭南的方言始祖之一,主要流行于东江流域地区。在惠城区代表的有以下几类:

水北民谣

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北民谣是惠州方言歌谣中的一个分支,分布于惠州江北至汝湖一带,在北宋时期已有流传,盛行于民国后期至60、70年代,它是人们的文化食粮与精神娱乐方式。以惠州方言吟诵,结构自由又善用各类修辞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水北乃至惠城区人民的思想以及风俗、劳作等生活场景。

沙糕粄

沙糕粄,甜又软,

上街卖,无转本。

一日到黑头拿顶到损,

十只脚趾行路行到短。

图片

汝湖渔歌

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分布在惠城区汝湖镇水上社区沿江一带,从宋朝由福建沿海传入惠州,音域不宽,乐曲短小,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有独唱和齐唱,皆在船上演唱,在音乐创作和歌词创作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图片


雅言吟诵

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城区是一个集惠州话、客家话、福佬话、白话等几大语言交汇的地区,且各种语言相互影响,都保留了古雅言的入声,具有音调丰富的典型特征。雅言吟诵是古代教书育人、创作诗文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惠州教育历史的悠久,在唐代已有书院,因此,雅言与吟诵在惠州流传已久。与日常口语相区别,雅言吟诵有独特的规则、语速、音调,感情丰富,意境高雅,语调平和、悠闲。

参观指南

展馆地址:惠州市惠城区水东街75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8:00,无需预约,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图片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慧 

编辑:李晓慧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李晓慧5229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