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疾控建议:“防控哈夫病一次食用小龙虾不超十只”,什么是哈夫病?如何预防?看过来

南方都市报APP • 拌面酱
综合2024-05-08 18:13

过了立夏,“夜宵顶流”小龙虾走红的季节又要来了。

图片

图/云中君

麻辣、香辣、十三香、孜然、蒜蓉……消夜摊上,一盘红红火火的小龙虾端上来,手套戴起来,一边剥虾一边喝啤酒,是无数人夏夜的美好回忆画面。

而且小龙虾好吃,现在还不贵。近期记者走访广州黄沙水产市场发现,今年小龙虾价格比去年降低不少,小号小龙虾批发价已降至7元左右。有商家表示,五一之后,随着小龙虾大范围上市,价格或将继续回落。

图片


然而5月6日,江苏疾控官网上的一则5月疾病提示,让小龙虾又变成了网络争议热点。


图片


在5月的应预防疾病中,江苏疾控发出的提示中提到最好适量食用小龙虾及不要食用野生小龙虾。

图片


在预防措施方面,提醒中直接标明“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只”这样具体的要求。

这个“不超过10只”的提示,让网友们纷纷“破防”了。

有的网友表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636x76_663b3fdfa1098.png


637x84_663b3fe66bc6b.png


619x77_663b40754bb06.png


624x80_663b407b9b0a9.png


有的网友是不是食用单位报错了:

634x87_663b403fdc39c.png


625x71_663b404648753.png


有的网友干脆“自欺欺人”了

626x73_663b40ce5b2d6.png


625x80_663b40d75fe35.png


那么让疾控发出郑重提示的“哈夫病”,是怎样一种疾病呢?

查阅资料发现,哈夫病(Haff Disease)在美国又名“泻湖病”。多指患者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因在哈夫港首次发现而得名。目前怀疑与一种尚未确定的毒素有关。

哈夫病于1924年在波罗的海地区首次发现。1924年夏秋,在波罗的海哥尼斯堡的Haff海滨出现急性中毒性肌肉病的流行,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肌肉僵硬疼痛,无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发热和肝脾大,部分病人存在咖啡色尿,临床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据调查,这些患者近期均有煮熟的鱼类进食史,包括淡水鳕鱼、鳗鱼、梭子鱼等。此后9年,该病周期性于夏秋季在哈夫海滨地区发生,导致近1000人患病。但1940年以后,就突然消失了。直到1984年才在美国有报道,此后报道了20多例。类似Haff病的描述还出现在欧洲、巴西、日本等地区。2010年南京地区发现食用小龙虾致横纹溶解综合征患者,中国首次提出Haff病诊断。从2010年至今,全国共10省出现过类似病例,具体致病因子及机制未明。

哈夫病患者以横纹肌溶解症的突然发作为典型临床表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横纹肌急性损伤引起肌纤维细胞破裂和坏死后, 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CK) 、乳酸脱氢酶进入外周血液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症状为全身肌肉僵硬、疼痛(酸痛),部分病例会出现酱油色尿,但通常无发热和关节疼痛,无神经麻痹,仅少数出现消化道症状,大部分预后良好,个别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

哈夫病患者的临床病程长短和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可能出现死亡,轻者经或不经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实验室检查有血液肌红蛋白浓度升高、肌红蛋白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等。

而哈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常就是:

1)夏秋季节发病较常见;

2)病例在发病前均有过淡水水产品的进食史;

3)进食后24h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状,表现为躯干和肌肉的疼痛和无力,无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预后较好;

4)肌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

对此专家建议,一旦食用鱼类或小龙虾后,24小时内出现乏力,肌肉酸痛,面色苍白、酱油色尿等症状,应该立即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

看来这个哈夫病,还确实不可小视。所以为了健康,还是有网友认同,小龙虾好吃,不能贪多。

图片


综合:林云

来源:江苏疾控、南方都市报、公共卫生论坛等

编辑:林云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林云1.86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