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KP.2变异株全球流行,我国情况如何?张文宏最新点评

南方都市报APP • 拌面酱
综合2024-05-15 14:27

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国疾控中心(CDC)更新最近两周的新冠变异株占比。数据显示,KP.2已经超越JN.1,以24.9%的占比成为当前美国的主流变异株。而在两周前的4月13日,KP.2的占比仅为10.7%。短短两周时间,KP.2占比大幅增长133%。

图片

美国新冠变异株占比

近日,国家疾控局也发布信息称,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新冠变异株KP.2序列,仍处于极低水平。国家疾控局表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为JN.1、JN.1.16和JN.1.4,3月11日首次从广东本土病例中监测到KP.2变异株。

图片

一、KP.2变异株是什么?

KP.2、KP.1.1、KS.1等变异株是JN.1的衍生株,这些衍生株有两个额外的Spike蛋白位点突变(456、346位,被称为FLiRT变体组),传染性更强。在过去两周内,美国另一种名为KP.1.1 的FLiRT变体比例也从3.1%上升到了7.5%。

早在4月18日,分子医药学专家、北美独立科学研究机构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创始人Eric Topol博士就曾表示,KP.2为代表的FLiRT变体具有更为明显的传播优势,有可能引发新一波新冠疫情。

不过,尽管BA.2.86及其家族的KP.2等新毒株有非常多的突变,但仍然在奥密克戎(Omicron)突变株的大家族内,其临床特点仍然是:传染性极强、致病性较弱。所以Eric Topol博士预测: 不会因为 FLiRT变体而出现新一波重大感染。


二、国际上KP.2的流行情况如何?

目前,JN.1变异株仍为全球优势流行株。今年以来,KP.2亚分支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从1月上旬的0.16%增长至5月上旬的14%左右。近期,部分国家KP.2亚分支流行程度相对较高,占比为10%~30%。

而KP.2的快速增长,很可能会复制去年JN.1的流行趋势。

2023年8月 JN.1首次在卢森堡发现

2023年9月 美国首次检测出JN.1

2023年12月 JN.1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

2024年1月 JN.1成为美国主要流行株

2023年10月 中国首次在上海报告JN.1

2024年2月 JN.1成为中国优势流行株

从首次出现到快速增长成为主要流行株,JN.1在美国和中国都仅用了4个月。而仅仅3个月后,JN.1在美国的流行优势就被KP.2取代,可见新冠病毒的变异和流行速度之快。几乎可以预见,KP.2会快速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蔓延。而五一、端午这类假期带来的大规模人群流动,会加快这一趋势。


三、KP.2在我国流行情况如何?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为JN.1、JN.1.16和JN.1.4,3月11日首次从广东本土病例中监测到KP.2变异株。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KP.2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间,处于极低水平。


四、KP.2对人体伤害如何?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卫表示,从临床观察看,这一毒株仍然和其它奥密克戎变异株一样,传染性极强,但致病性相对较弱,民众不必恐慌。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透露,KP.2对大部分身体健康的民众影响较小,但如果通盘考虑社会整体情况,仍需关注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因为变异株传播力较强,一旦发生大范围感染,脆弱人群会更易出现重症。


五、如何预防KP.2感染?

国家疾控局上月底曾称我国新冠疫情持续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但指出,“新冠病毒仍在变异,疫情仍存在一定的反复性”。

从全球来看,新冠的流行浪潮都呈现这样的特点,都不是大海啸,而是小山峰,对社会影响相对小,观察来看危害性跟季节性流感差不多。目前,各地的流行与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流感流行有明显交替性,其季节性规律还没有发展得像流感那样明显。

与预防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一样,建议公众继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坚持规律作息,保证健康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

图片

张文宏(资料图片)

张文宏点评:出现新病毒亚型将是常态,无需过度担忧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5月15日针对KP.2变异株进行点评。

张文宏表示:“新冠病毒处于持续变异中,但仍很难突破奥密克戎家族。就像流感病毒持续处于变异之中一样,变异是病毒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生存的常态。”

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KP.2变异株最先在下水道中被监测到,提示污水监测对病毒防控的重要性。检测下水道废水已经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成为监测新冠病毒突变的有力工具。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还在通过污水监测甲流,并于周二公布了废水中发现甲流的最新数据,该数据也可能有助于追踪感染牛群的H5N1禽流感的暴发情况。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新冠以来也在持续对地下污水进行监测,张文宏表示,污水中新冠核酸浓度监测显示,2024年1月10日前后有一个新冠高峰,随后达到感染高峰平台期,自3月27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一直维持至今,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他还称,最新监测到的新冠病毒浓度含量数值与第二、三轮感染高峰的间隔期浓度相似。在此期间,全国的新冠临床疾病负担并未出现大的波动,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后续虽然该亚型仍然会有出现比例增高的可能性,但是如同国际上该亚型虽然从今年3月起检测到,美国CDC监测提示,截至5月11日,KP.2占比上升至28.2%,但急诊就诊、住院人数以及死亡人数来看,未见人数趋势的明显上升,因此可以判断KP.2后续的实际临床风险有限。”张文宏表示。

他还强调,未来仍然会强化对新冠以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监测,出现新病毒亚型将是常态,无须过度担忧。

整合:刘卫华

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人民日报、南方+

编辑:刘卫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