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季的基层应急处置样本:连山小三江桥垮前紧急转移61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4-05-22 10:45

又一轮暴雨将来袭。

5月21日,广东开始正式进入“龙舟水”时期(5月21日至6月20日),其间全省将降雨频繁。广东省气象台预计,今年广东的“龙舟水”总体降雨量略偏大,其间全省或将产生5场大范围降水过程。暴雨季,是洪涝灾害的易发多发时期,一套预警、疏散、救援的应急处置机制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

4月26日中午,中国应急管理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韦统铭、莫异平,你们被表扬了!》,对4月20日清远连山小三江镇信息员韦统铭、网格员莫异平提前上报隐患,在大桥被冲垮前顺利将61人转移,成功避险洪涝灾害的事迹予以肯定并通报表扬。

这是生动的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样本。近日,南都记者回访了韦统铭、莫异平二人,还原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我得赶紧上报给网格员

4月入汛,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持续强降雨。小三江镇位于连山南部,呈丘陵地形,一年之中雨水丰沛。镇内因有省洞水、甘宝水、文佳水汇合而得名。从入汛开始,小三江镇就对各个风险隐患点逐一排查。

小三江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梁聚宇分管应急管理工作,据他介绍,小三江河上的小三江桥是附近居民通行的重要路段,1970年便建成通车,为减少汛期洪水对桥体的冲击,小三江桥上下游均建有防护堤。

桥体年代较为久远,加上汛期洪涝灾害多发,因此也是小三江镇汛期重点风险排查隐患点。今年4月起,小三江镇鹿鸣村信息员韦统铭便开始在小三江桥进行常态化巡查。

4月20日,小三江镇依旧下了一整天的大雨。担心发生汛情,在傍晚6点多雨势变小后,韦统铭望着外面因乌云散去而逐渐变亮的天空,决定去离家不远的小三江河看看情况。他穿上塑胶雨鞋,撑开伞,拿着手电筒就出门了。

图片

韦统铭发现防护堤西岸的泥沙被掏空。受访者供图

大约走了3分钟,18时40分,韦统铭来到小三江河东岸,从下游开始往上巡查。忽然之间,韦统铭看见原本已经漫过下游防护堤的河水水位在一瞬间下降,他心头一紧,打着手电筒继续往上走,仔细察看河面的情况。走到防护堤附近,他发现河中湍急的洪流已经将防护堤西岸的泥沙掏空,甚至部分地方已经出现塌方现象。“这个情况很危险,我得赶紧上报给网格员。”

“我是信息员韦统铭,在巡河过程中发现防护堤底下被掏空了,西岸被冲塌,可能发生危险,需要网格员到现场进行核实。”18时46分,韦统铭拨通了网格员莫异平的电话,并将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同步微信发给他。之后韦统铭便一直在东岸守着,劝导想要过桥的行人绕路,直到五分钟后莫异平赶到现场。

桥墩裸露了!

莫异平是鹿鸣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网格员,接到信息员韦统铭的电话时,他刚结束值班回到家中,听到小三江河防护堤出现安全隐患,他立即出门前往查看核实。

莫异平家距离小三江河同样很近,约莫三分钟,他便赶到了小三江桥下游防护堤。“当时我看到堤坝西侧的泥沙确实被掏空了,西岸的路也被冲塌一部分,而且水流湍急,还在不断冲刷西岸。”莫异平回忆,“因为堤坝上游大概50米就是小三江桥,小三江桥是70年代建造的,桥基比较浅,这种情况下我怀疑桥墩会裸露。”

小三江桥桥基较浅,一旦防护堤被毁,上下游落差增加,不仅桥墩会裸露,还有可能造成桥体偏移甚至坍塌。

图片

防护堤西岸泥沙被严重掏空。受访者供图

于是,莫异平快速跑到小三江桥处查看,果然,桥墩裸露了!意识到情况紧急,莫异平火速向小三江镇政府汇报情况。“我是网格员莫异平,小三江河防护堤出现异常,河堤塌方,小三江桥桥墩裸露,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天色渐暗,河水汹涌地咆哮着,莫异平在小三江桥西侧桥头,与站在东侧桥头的韦统铭一起守着。遇到想要过桥的路人,两人就使劲喊一嗓子,挥手示意绕行。

“一个多小时,全部转移”

梁聚宇是小三江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主要负责小三江镇的应急管理工作,接到莫异平电话时他刚结束下村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收到险情后,小三江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主要领导立即带队赶往现场。

“大概十来分钟,村镇干部们就到了现场。”莫异平印象深刻。19时许,小三江镇党委、政府到场核查发现:防护堤已经发生偏移,西岸出现塌方,小三江桥桥墩裸露。经研判分析,下游防护堤一旦被冲毁,处于其上游的小三江桥极有可能出现险情。

于是小三江镇党委、政府立即对小三江桥两侧桥头及几处塌方河堤进行围蔽警戒,放置醒目标志牌,安排专人值守。同时通过挖掘机对塌方受损处回填石块,减轻河水冲刷对河堤的损害。

征求过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水利局及交通运输局的专业意见后,20时30分,小三江镇政府做出封桥指示,并扩大围蔽警戒范围。天空又落下一场大雨,小三江镇立即组织河两岸居民进行撤离,重点是小三江桥桥头两栋楼的居民。

图片

网格员及村镇干部通过敲击铜锣发布撤离信号,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村民疏散转移。受访者供图

“咚咚咚”,铜锣声响起,短促、紧张。伴随而来的是莫异平近乎于喊出来的声音,“洪水较大,两岸出现塌方,请大家跟随安排转移到安全地点。”莫异平与其他网格员及村镇干部通过敲击铜锣发布撤离信号,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村民疏散转移。

登记信息后,小三江镇政府统一安排车辆转移村民,四辆车,来回多趟,一个多小时后将近晚上十点,20户61人全部完成转移。

之后不久,在暴雨的持续侵袭下,河流更加湍急。“晚上十点十四分,防护堤下陷,被洪水冲开。”梁聚宇亲眼见到这一幕,记得十分清楚,“当时只觉得还好已经成功转移群众,暂时松了一口气。”

图片

塌方的小三江桥。受访者供图

23时54分,天空仍在下雨,小三江桥在雨中塌方。河两岸群众及时避险,无一人伤亡。

但事情并未完全结束。小三江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工作人员仍然坚守在原地。梁聚宇表示,“最令人担心的是,如果继续下雨,水位持续上升,很可能导致河堤继续塌方,影响到河岸的居民楼。”

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许,雨脚收紧,这场倾盆大雨才算歇了下来。安排好值班人员后,其他工作人员各自离去并休息。

凌晨5时许,小三江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镇干部来到小三江桥,开始新一轮的巡查排查。

网格化防汛人熟、地熟、情况熟

小三江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全镇共划分55个网格,共有网格员59名,两百余名信息员,参与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

“网格员一般由村干部兼任,不仅是汛期风险巡查,还有地质灾害点巡查、农村房屋安全排查等等。”小三江镇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其实在进入汛期之前,我们已经将各个重要风险隐患点排查过一轮。”

“重要风险隐患点我们全部登记在册,目前共登记74个。”梁聚宇补充道,“我们以网格化的形式将巡查任务分解落实到网格员身上,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落实防汛的每个环节。”

采写:南都记者 杨伽

编辑:杨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