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洛溪新城中学:大咖讲座每月一场 科技校本课程60多门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4-05-28 12:19
图片

今年两会期间,科学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许多代表委员纷纷发表了相关言论,呼吁加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科学素养,测评科学教育成效?“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连续三年在大湾区数百所学校落地,让科学教育有了科学的监测标准。南方都市报推出“科学素养测评 湾区大扫描”系列专题报道,聚焦大湾区学校科学素养测评及基于测评推进科学教育教学变革的经验做法,探寻如何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在洛溪新城中学这片教育热土上,智慧与创新成为了引领学生发展的关键词。学校通过实施“灵智科技教育”特色课程,不仅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在课外实践中探索了科学的无限可能。其中,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的指引下,学生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洛溪新城中学坚持实践与创新,致力于培养具备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系统无疑是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


声控灯在白天亮起太费电了,如何设置一个装置让它自动感应白天的光线来调节是否亮灯?

飞机是如何起飞的,这个涉及航空领域的知识可大可小?

这一系列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问题,在洛溪新城中学的学生脑中不时盘旋,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动手实践,寻找更多的可能和答案。

洛溪新城中学坚持“建设灵秀校园,成就智慧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创新教育为主线,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参研学生为主体,以竞赛活动为契机,构建平台,搭设舞台,实施“灵智科技教育”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图片

学生科技社团成果:无人驾驶。

让书本上的知识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据了解,学校建有科技长廊、创客发明制作室、人工智能STEM室、智能家居STEM室、智能机器人探究室、电子制作室、电子科普阅览室、科普图书室等专门场馆,能保障科技课程的开设与实施。目前开发和实施了60多门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每年受益的学生达8900多人次。其中《中学生快乐发明》《创意木工制作》《创新思维训练》《智能机器人探究》《环境科技活动》《科幻绘画》被广州市教育局立项为市级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课程,《留下探究的足迹》《中学生航模制作》《番禺名贵植物》《创新思维训练》《科学家精神》《发明家的故事》等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图片

创意闯关“美丽中国我的家”全景图。

此类课程最大的亮点是“渗透性”,即在不改变现有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前提下,将科学的知识、方法、技能和思维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中。在课程里,学生既能了解到尖端科技和前沿知识,如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等,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有关科学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现代科学观念的形成;也能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书本上的知识走进生活,走近社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

初三9班刘家铭同学就受课程启示,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暑假不断尝试、研究、反复修改,顺利完成科学研究论文《基于红外线及微波雷达技术的家用智能灯光控制》,夺得第3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家铭同学说,在学校的智能家居课程里,他发现可以用科学上的新技术去解决生活里的老问题。一直困扰他的一个问题是家里楼道太黑,看不清地面有水容易滑倒,看不清钥匙孔开门不方便。而声控灯在白天也容易亮起,会浪费能源。“我就想,能不能利用红外线等技术做一个智能感应系统,白天光照强度在一定数值以上就不会亮起,夜晚有人经过的时候就自动亮灯。”知道原理后,他在网上购买零件,自己组装、测试,“这个系统的成本很低,才一百多块,我觉得是可以推广的。”

五步教学法,让学生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

洛溪新城中学大力推广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跨学科学习等学习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步教学法”——目标导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交流展示和检测反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

在一次无人机科技体验活动后,初二3班冼珮煊同学说:“关于飞机是如何起飞的,在我之前的想象中,大概就是风吹的,再加点什么高科技。经过了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和飞机“翅膀”的上面弧度较大,而下面较平有关。航空领域的知识很大,大到可以保家卫国;航空领域的知识也很小,小到我们的出行。”

图片

创客社团学生培训活动。

学校坚持实践为先,各式活动融合学科特色。数学科组的科技七巧板设计制作活动和校园模型制作活动、地理科组的环境地图绘制活动和天文科普活动、语文科组的科技创意作文写作活动、生物科组的生物发酵科技活动、小小科学家实验活动和生物模型制作活动、物理科组的鸡蛋撞地球活动和水火箭制作活动……各种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为主要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合作精神、创新及动手能力等,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探究氛围和科学气质。

坚持专家引领,大讲堂塑造科技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洛中科技大讲堂”是学校每学期的重点科技教育科研活动之一,平均每个月举办一场,邀请两院院士、大学教授进学校,做科普,谈感想。每次安排500人在学校多功能厅现场听讲座,其他各班级在学校收看现场转播。同学们在科技创意写作讲座里延续传统写作、结合自身生活、构建想象王国;在天文科普专题讲座里学习地球运动、观察天文现象、满足对太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目前,洛中大讲堂已经邀请了国家海洋测绘中心、国家地质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以及省内众多高校的专家教授开设了35场讲座报告,参与听众达到12万人次。

此外,每周一下午为全校的社团活动时间,全校共有67个社团,其中科技社团达到45个之多,位居全市各校之首。智能机器人社团、发明创造社团、七彩花科学DV社团、无线电测向社团等被番禺区教育局评为优秀学生社团。

智慧阳光评价系统是引导学生走向科技创新之路的灯塔

校方表示,广州的智慧阳光评价系统,尤其是其科学素养测评模块,在推动学生特长发展和科技创新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系统不仅是一个评估工具,更是激发学生潜能、引导他们走向科技创新之路的灯塔。

在校方的积极推动下,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精准的评价机制能够全面、深入地挖掘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质,使得一大批具有天赋的学生得以脱颖而出。这些学生在系统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他们树立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坚定了终身从事科学研究的理想。

“结合近几年学校在科学素养测评上的表现,我们欣喜地发现,学校的科学素养水平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最初低于广州市的平均水平,到现在已经稳步超过了市均值,这一显著的提升不仅彰显了智慧阳光评价系统的有效性,也充分展示了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的骄人成果。”校方表示,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一大批教师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他们结合学科课程实际,开发出了一系列富有科技特色的课程。例如,生物老师引导学生完成的生物发酵科学作品、生态瓶的设计与制作;物理老师则指导学生进行鸡蛋撞地球、水火箭发射等实验。这些课程的开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促进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升。陈凯如等老师因为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卓越表现,被评为广州市十佳科技教师。

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的应用使得学校形成了鲜明的科技特色。学校凭借其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突出表现,成为广东省特色鲜明的科技特色学校。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智慧阳光评价系统的支持和推动。正是这一系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实习生翁莉


 

编辑:梁艳燕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科学素养测评 湾区大扫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