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民反映的境外人员住宿不便问题,近日,公安部、商务部、国家移民管理局等部门作出答复。答复中称,公安部和国家移民管理局高度重视,正在积极协同配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工作措施,要求旅馆业不得以无涉外资质为由拒绝接待境外人员,指导监督旅馆业进一步改进涉外接待服务能力,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此前,有外国游客在中国政府网留言反映,遇到酒店以“不具备涉外资格”“不知道如何将信息录入系统”为由拒绝其入住,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在小城市或入住快捷酒店更是如此”,造成诸多不便。如今,有关部门作出回应,并指导行业提升服务水平,这无疑是一个好的迹象。不过,从媒体调查的情况看,情况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简单,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平时外出旅游住宿,并不会遇到太大的障碍,正常登记即可,不存在哪些酒店能住哪些酒店不能住的问题。但外国游客有些不同,这背后有特定的政策背景。过去外国游客必须住“涉外酒店”,这种酒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相应的星级要求,二是具备旅游(涉外)营业许可证。2003年以来,北京、天津、河南等地先后打破这种限制,问题在于,尽管酒店接待外宾没有了星级、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但也需要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相关资质、报送登记信息。也就是说,过去是只有部分酒店有接待外国游客的资质,而如今,获取服务资质的门槛、要求大大降低了。
不过,政策放松了并不意味着市场一定就会跟进,毕竟,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直到近年才渐成风尚,且往往那些热门旅游地区才是他们的目的地。同样,除去旅游,很多外国人出于商务目的来中国,去到的主要也是经济比较发达或者外贸经济优势突出的地方,这些地方的酒店行业肯定会重视这部分需求,相应的服务也会比较好。其他这方面需求不太高的地方,服务自然就难以跟上,概而论之,在接待外国游客方面,不同地方呈现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今发展文旅产业,那些小众的旅游城市被发掘,势必会吸引更多外国游客。现在市场没有反应过来,外国游客的困境被放大,如果不是外国游客反映,恐怕这个问题不会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那么,接下来要提升外国游客的住宿体验,有两个工作就显得很迫切,一是政策壁垒方面,各地是否都已经消除,对此需要经历一番审视;二是在申请相关资质方面,有关部门需要给出指引,甚至推动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经营者接待外国游客的积极性。
外国游客在华遭遇不便的问题最近备受关注,最早反映的支付困境看来只是一个方面。单纯就住宿这一事项而言,显然需要统筹解决背后的机制问题,该取消的取消、该简化的简化。政府部门要带头解决问题,而经营者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此为契机,不妨重新审视外国游客的各环节体验,整体梳理一番,将问题集中系统化解决。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