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中,创新创业来广东”“东南西北中,大师来广东”!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也让我们共同致敬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广东科技工作者们。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广东全省技能人才达197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972万人,居全国前列;研发人员135万人,居全国首位;在站博士后1.3万人,稳居全国第一。
在粤工作两院院士150人以上
随着人才强省建设“五大工程”(战略人才锻造工程、人才培养强基工程、人才引进提质工程、人才体制改革工程以及人才生态优化工程)扎实推进,广东打造出培养人才的土壤,自主培养出大量高端人才,积极推动引才机制,做好人才服务工作,让高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要求优化实施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省在粤工作“两院”院士已由2022年135人增至150人以上,全职在粤工作的院士则有194人。
与此同时,广东在财政支持、科研条件、收入待遇等“关键事”上出实招、下功夫,鼓励青年人打头阵、当先锋,越来越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2023年青年科研人员入选省重大人才工程、青年科研人员获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占比均大于60%,2022年度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人)中45岁及以下的第一完成人占比约50%。
高技能人才同比增长近两成
2023年10月,《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从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把广东打造成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聚集高地。今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制造强省建设的实施方案》,共提出5项工程17条举措,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广东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高层次人才引进成绩斐然。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97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同比增长近两成;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972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相比2018年增长两成多。全省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有力支撑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广东蝉联第一,连续7年领跑全国。
研发人员数量连续七年全国第一
科技为根,研发为本!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未来发展韧劲,研发投入非常关键。2023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全省研发人员已突破135万人,连续七年全国第一,相比2013年研发人员数量翻了一倍。
在1月23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的省直部门专场记者会上,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企业创新能力强是广东产业的突出优势,广东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经费、90%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来源于企业。
据了解,广东在核心技术攻关中让企业挑大梁,将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中由企业主导的项目比例提高到80%以上,赋予企业技术路线制定权,支持企业作为“发包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广东在全国率先发布汽车制造等《十大制造业和十大研发重点领域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系列指引》,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直通、直达、直感、直享”。
高等学校毕业生十年增长56.9%
广东正在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160所高等学校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占全国总量一半……《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扩容提质,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数据显示,全省本科高校建有285个产业学院,学生培养规模超17.5万人,高等学校毕业生十年增长了56.9%,高等学校在校生十年增长近七成。
此外,人才服务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广东深入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完善外国专家管理服务机制,用好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推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目前,全省持证外国人才数超过4.5万人,每年来粤工作外籍和港澳台人才约38万人次,居全国首位。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袁炯贤 实习生:李浏欣 设计:林泳希
数据来源: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统计局、权威媒体公开报道
编辑:袁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