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简称“国际图联”)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024年IFLA PressReader 国际营销奖获奖名单,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简称“广少图”)申报的“馆立方(Library Cube)”成功入选!“馆立方”因其在图书馆营销方面的战略性、创新性,成为图书馆营销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馆立方”是广州在全国首创提出的“馆校一体化”未成年人阅读服务项目,是文化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规划设计、齐心协力打造的新型阅读空间。
顶层设计保障 “馆校一体化”融合发展
广州市“馆立方”是在原有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基础上的横向突破。2021年区域性“馆校合作”一体化从化框架成功建模并顺利实施;在从化经验的助推下,2022年广州完成了馆校融合一体化的整体框架设计。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先后联合印发《广州市关于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室)“馆校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4)》《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意见》,在行政层面上进行了整体统筹和政策支持,打通部门壁垒,为全国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的体制机制树立了典范。
荔湾区2024年新增馆校合作联盟馆集中授牌仪式。
统一标准规范 统筹资源优化配置
2023年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广州市“馆校合作”中小学图书馆(室)文献资料条码编制规则》等一系列规范文本,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规范,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文教资源跨馆、跨校、跨社区通借通还。
截至2023年底,已有555所学校加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惠及学校师生52.8万人次,全市公共图书馆为中小学校提供电子图书28104册(件)、近2万个视频、6万余条音频,新增少儿类纸质图书169万册,学校图书纳入公共图书馆管理272万册。公共图书馆先后培训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1200多人,利用“跟班学习+远程指导+现场辅导”的方式,及时帮助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解决实际难题,持续提高中小学图书馆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馆+校+村“合作共建花都区三华小学”立贤书院”惠及师生及村民。
首创“一馆双门” 公共文化和教育双向赋能
在一体化合作模式中,广少图携手从化、花都大力推广实践“校园+社区(村)”新型服务模式,即“一馆双门”,开学时间服务于学生,课余时间服务于社区(村);此后,荔湾区的“馆立方”推出24小时服务,为社区读者留下温暖的一盏灯。“一馆双门”馆立方,实现小馆舍大服务的理想愿景,从公共图书馆单方输血向双向造血转变,服务双向奔赴,集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的延伸,成为点亮广州“阅读之城”的点点星光。
志愿服务创新 “育苗广州”遍地开花
“馆立方”采用“依靠群众、服务大众”的志愿者模式,培养学生、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治理的文化共建自治,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乡阅读生态系统。培养广州市“图画书阅读推广人”,并纳入"育苗广州"童阅推广专业文化志愿队,成为在学校、社区播撒阅读种子的“花婆婆”们。据统计,全市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联合开展线上活动1326场、线下活动12773场,吸引689.74万人参加。
小故事,大道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张亚菲在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阅读节活动中,讲述《每一个善举》绘本故事。
品牌彰显特色 “一区一策”多元发展
2023年,市文广旅局将馆校一体化建设模式进行总结、提升,打造“馆立方”品牌,并进行了品牌创意设计,同时在广少图官网开设“馆立方”专栏,从“品牌创意”“悦成员”“悦生长”等方面对“馆立方”进行全方位介绍。各区以一体化总体框架为蓝本,“一区一策略”多元发展,如越秀区建设“小书虫阅读馆”,黄埔区推进示范性学校图书馆建设,海珠区“集团推进、规模效应”推进馆校融合,白云区利用微书房等形式建设“馆立方”。
“馆立方”提升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供给、效能和品质,充分体现了广州“图书馆之城”一城双翼,未成年人服务与成人服务比翼双飞,构成国内最完整、先进的“图书馆之城”,并大步迈进“阅读之城”。
按照《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安排,到2026年,全市计划建成“馆立方”800间。“馆立方”不仅是广州市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亮眼的增长点。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玉尘
编辑:周佩文